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及应对办法(二)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677下载121次收藏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

一、分析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作为一个行业掌握着全社会的资金和资金的流动,好比遍布人体全身的血液系统,其特殊地位说明金融是国家经济的命脉。有学者认为,金融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可以强国,可以弱国,也可以亡国。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消除国家疆界,号称“第二国防”的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保障,能否通过国有银行改制保障国家金融安全需要探讨。

我国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意味着外资银行将像血管一样嵌入中国经济肌体,参与我国的财富分配和转移,不但要继续为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提供外资贷款,还能吸纳人民币为其提供更多的贷款,可以使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张,消耗更多资源换来更大的贸易顺差,并对内地房地产过热推波助澜。再者,外商有了在中外合资银行董事会任职之便,可以像血液一样渗入中国经济肌体,了解本土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渠道、市场竞争、股权并购等,当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置于另有谋图者跟踪,竞争对手支付佣金就能获得宝贵的商业信息,让竞争对手占得先机。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还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国际竞争搬到了中国领土上,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我们所做的准备能在国际竞争中胜出吗?

理论上讲,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存在上述隐患,能否对我国经济造成威胁和伤害,则要看我国的金融体制是否适应全面开放引发的激烈竞争,看本土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否健康。跨进21世纪,我国加快了银行业改革的步伐,从改制情况看,存在明显的内生性缺陷,比如大银行战略形成决策权高度集中,致使决策系统反映迟钝,在曾经封闭的环境中运行还能维持,随着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原来垄断经营形成的储蓄资源、信息等优势不复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陷则暴露在外商面前,欲防备而防不胜防。

二、我国缺失民营银行

我国的银行业与各国银行业的所有制结构不同,各国既有国有银行,又有大量私人银行,我国除民生银行等屈指可数的私人控股银行和地下钱庄外,基本上没有私人经营的银行,可谓清一色国有性质的银行。在国有性质的银行全面控制储蓄资源的情况下,高利贷成不了气候(也不能成气候),外资银行介入将使民间银行成为被彻底遗忘的角落。

在民营银行缺失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是中国自有银行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此情此景下给外商国民待遇,拥有国民资格的潜在民营银行家则没有国民待遇,不但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连参与竞争的资格也被剥夺。

在民营银行缺失的情况下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是可怕的,特别是对外资法人银行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相当于让外商拥有我国的储户资源和四通八达的信息网路,作为竞争对手,我们想引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更是停留在说教上,因为那是外资银行的商业秘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隐患及应对办法(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