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它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指导当前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要求下,我们对县域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而尽快形成完善的新型县域金融发展体系,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县域经济发展。
一、邓州市县域金融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目前,该市共有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农发行银行类金融机构24家,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80个。其中支行5家,在农村乡镇设有信贷网点的金融网点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在乡镇以下未设立机构。全市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共有62个,(其中农村信用社30个,2个分社,22个储蓄所,农业银行有8个乡镇营业机构,)农村金融服务面基本延伸了整个农村。一是县域金融部门根据国家货币政策要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经济特色,积极创新信贷方式,不断扩大贷款投放,确保了国家稳健货币政策与地方经济的有效对接,加快了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二是县域金融组织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县域各金融机构根据各自不同的改革要求进行了适当的战略调整,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撤并县域基层营业网点,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加速扩张乡镇机构,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速向下延伸扩张。三是县域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被重新分割。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营销战略转向和机构网点收缩,其县域机构市场占有率逐年减少。同时邮政储蓄业务迅速拓展,存款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在贷款市场和结算业务方面,农村信用社地位逐渐上升,市场份额逐年增强。
表一:
县域金融机构的状况
(二)资金状况:
截止2006年5月底,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5亿元,同比增加5.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3亿元,增加4.5亿元。贷款余额32.5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1.5亿元,同比增加4.9亿元,全市金融机构除农村信用社亏损外,均实现了盈利。(1)县域资金供求失衡现象严重。近年来,县域经济加快了由国有、集体向民营的转变,但现有的金融发展格局却造成了县域资金逆向流动,加剧了县域资金供求矛盾。一是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农功能弱化。目前,县域农业发展银行逐步退出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支农职能逐步弱化。(2)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萎缩,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战略的逐步推行,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只留有小额质押、个人消费、票据贴现等低风险贷款审批权,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的信贷业务呈现逐步萎缩态势。(3)县域资金外流现象严重。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在收缩县域信贷业务的同时,存款业务并未同步退出,新增存款基本上上存到了其上级行,形成县域资金外流。另一方面,邮政部门利用其机构遍布农村等诸多优势,广泛开展揽存工作,邮政储蓄超常规快速扩张,更加剧了县域资金的供求矛盾。
表二:
2002-2005年县域金融机构存贷统计表
单位:万元
(三)支农信贷资金现状
近年来,辖区农业银行按照集约化经营原则,不断调整经营策略,信贷资金向大中城市、大行业、大中型企业和优质客户集中,对县市区域经济采取收缩机构、人员和资金,信贷资金退出县域较为明显,保留下来的8个乡镇营业机构,基本上不发放信贷业务,农业银行经办的扶贫贷款也主要集中于企业(项目)专项发放,支农资金已停止发放。
2006年5月底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合计18.07亿元,较上年增加1.64亿元,其中人民银行再贷款余额0.3亿较年初减少0.2亿元,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7.21亿元,较年初增加1.58亿元。
资金运用情况,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13.53亿元,较年初增加0.69亿元,增长5.44%,存贷占比为78.6%,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1.35亿元,较年初增加0.49亿元,增长4.5%,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94亿元,较年初增加0.77亿元,占农业新增贷款的35.5%,去年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7.75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67亿元,同比多发放1.5亿元,使用专项票据1554万元,历年亏损1247万元。
农村金融资金流出情况:(1)邮政储蓄是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主渠道。除备付金以外,几乎全额转存人民银行,从2003年8月份起邮政储蓄资金上存省邮政储汇局,由省储汇局统一资金使用;(2)农业银行从农村抽走部分资金。调查发现,近几年农业银行不但大量撤销农村营业所,农村营业网点采取多吸存、不放贷的方式将农村资金上存。如2006年5月底农业银行8个营业所储蓄余额61029万元,较年初增长7126万元;(3)目前县域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导致部分农村资金分流。农村信用社一直未能建立自身的联行清算系统,加之电子化建设相对滞后,服务网点资金汇兑、结算迟缓,有些电子业务无法办理。由于结算渠道不畅,服务手段相对落后。一部分农村个体户、外出打工人员及农村中小企业为了资金汇划方便、快捷,不愿意在农村信用社开户,而将资金转存到其它金融机构。
资金的成本和价格:目前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4%,其中:活期存款0.72%,定期存款2.25%,费用率0.30%,农业银行扶贫贷款执行优惠利率3%,非农业贷款利率7.08%,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48%,农村信用社百元贷款收息率7.89%,全部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10.08%。目前信用社自有资金发放贷款利率上浮180%,执行年息10.08%,基本符合当前农村资金市场价格要求。资金头寸增加,可用资金增多。5月底,全市信用社可用资金头寸为1.79亿元,比年初增加0.5亿元,其中库存现金0.61亿元,存人行1.1亿元,存同业6.11亿元,存放联行结算资金0.01亿元。
表三:
2002年以来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
单位:万元
二、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
(一)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作用减弱。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集中投放于大城市、大企业、重点项目,并且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严密的放贷手续。同时,有些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经济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
对县域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
本文2010-03-11 22:00:40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035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