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信用社新农村建设的“十新”选择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730下载175次收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从客观上对农村信用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更好地融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是当前农信社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要明确新目标。 按照国家银监委的要求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争取用5至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支持。这一改革目标的确定, 为农信社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信社要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金融支持作为自己新的发展目标, 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力筹集支农资金、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努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农资金主渠道和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

  二、要树立新理念。 树立支农新理念,坚持 “三个取向”。一是坚持服务“三农”取向,增强服务功能,把农信社办成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的“农民的银行、社区的银行和零售银行”;二是坚持市场化取向,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三是坚持“双效”取向,控制信贷风险,实现农信社自身效益,达到社农双赢。

  三、要确定新思路。 牢牢把握 “三农“定位”继续发挥好农信社“网点多、客户广、机制活、政策好”的四大优势,及时调整信贷新投向,实现 “三个转变”。一是由支持乡村农业,向支持城镇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转变;二是由单纯支持第一产业,向支持农村城镇建设,支持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消费转变;三是由支持传统“三农”经济,向支持县域经济的大“三农”经济转变。

  四、要调整新策略。 突出支持 “三化”。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户专业化。以“三化”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增强农村经济的拉动力;推进农村城镇发展升级,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力;支持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要采取新举措。 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多予”,就是要积极扩大“三农”贷款的总量,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少取”,就是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放活”,就是要灵活放贷,灵活确定“三农”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方便农民贷款,使“三农”贷款走上良性循环轨道。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二是支持开发订单农业,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链条效益。三是支持涉农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四是支持农副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配置能力。要支持农村城镇化提速升级,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信社要积极介入中小城市和重点镇、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住房、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居住环境优美,促进农村建设美好家园。

  六、要创新新品种。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增加小额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信用社新农村建设的“十新”选择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