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为烟农搭建致富“金桥”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022下载214次收藏

莒县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

今年,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桑园乡芦家河村共种植烤烟350亩,交售烟叶55102.5公斤,平均亩产量157.4公斤,上中等烟比例87.41%,平均亩产值2143.6元,加上产前、产后补贴达到2809.21元,亩产量、亩产值均列全县植烟村的第一位。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好收成,得益于芦家河村创新思路、超前谋划,积极探索实践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这种组织模式,实现了土地合理流转、减工降本、增产增收的目标,为烟农搭建起了致富“金桥”。

创新思路,打好种烟“富民牌”

为加快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步伐,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的要求。近年来,受土地、劳动力、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制约,莒县烟叶生产虽然年年有突破,但是发展速度不快,产值效益不高。为将烤烟生产变成农民致富的“黄金产业”,莒县烟草人一直着探索土地的有效流转方式和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设想也在这种条件下得以实现。

芦家河村远离城区,地处偏僻的丘陵地带,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2007年以前,该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主要从事建筑行业,是远近闻名的“建筑专业村”,留守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值效益很低,亩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该村两委班子群策群力,想方设法谋求农民致富的新路子。芦家河村历史上曾经种植过烤烟,但由于种植规模小、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种烟收入不尽人意,致使种植面积逐年缩小,到2007年,村内已经没有种烟的农户。但是,该村土地适宜种烟,看到烟叶价格政策好、扶持力度大,烟农又有了种烟的愿望。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社建设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为烟草种植合作社的成立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使莒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领导看到了发展烟草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潜力和希望,他们多次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磋商。

“引进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业项目,大力推进股份合作经营,努力提高合作组织的运营能力,促进本村和附近村劳力的就业,全力打造经济强村。”这个想法在芦家河村的村支部书记潘为亭的心中早就酝酿了很久。对于组建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表示:“带领老少爷们共同致富,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初,在乡党委、政府和烟草公司的支持和帮助下,芦家河村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借助国家局扶持烟水配套、烤房建设等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大力发展以烤烟生产为主导的村域经济,并着手组建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由潘为亭等人发起,201个村民以土地折价入股157500元,率先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莒县芦家河烟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了法人资格。

统筹谋划,破解发展“紧箍咒”

路子选对了,政策到位了,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呢?合作社成立之初,摆在芦家河村两委面前就有“两道难题”亟待解决。

一是土地流转问题。足够的土地资源是发展烤烟生产的首要条件,也是组建烟叶种植合作社的前提。一方面,他们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动员村民以土地折价入股,全村共有201个成员入股,入股土地由合作社集中经营,烟叶交售完毕后,扣除费用成本,入股村民按所占股份分红。同时,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入股的村民也可以来合作社“打工”,挣取工资。这样既解决了土地分散,难于统一管理和少数农户缺少劳动力的难题,又解决了部分妇女、老人没有收入来源的问题,可以直接在家门口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避免了劳动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大力开发荒山土岭,增加土地资源。动用挖掘机、工程车等大型机械,由村委出资对村北的荒山进行土地改良,并对村南的山岭薄地进行整治。通过以上两项措施,最终整合土地350亩,组建合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为烟农搭建致富“金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