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搞活土地流转 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625下载245次收藏

随着烟草行业“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目标确定,实现规模效益是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必过的一道“关”,而过“关”的关键在于推进土地流转,突破“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局限,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郴州市苏仙区马头岭乡马头岭村位于苏仙区北面,107国道旁,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辖区8个自然村落,14个村小组,总人口2320人,耕地面积2571亩。该村在苏仙区烟办和市烟叶生产经营部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烟草产业自2004年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烟叶生产种植水平和烟叶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增加。笔者近日对该村烤烟生产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他们抓烤烟生产的一些经验进行初步总结。

一、抓好烤烟生产,完善烟叶基础设施

马头岭村的烤烟种植面积从2003年不足40亩,发展到2008年1540亩,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其村、组干部抓烤烟生产的积极性是分不开的。为稳定全区烤烟生产发展,区委、区政府近几年来,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将烟叶税收全部用于发展烤烟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调动村级抓烟的积极性,将各村实现的烟叶税收20%返还到村。该村抓住这一契机,把烤烟生产当作村办企业来抓,村干部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烟叶生产工作中,认真抓好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是抓好烟农的引进、稳定工作;二是抓好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三是做好烟农服务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2007年,该村返回的烟叶税达15万余元。2008年预计全村能够实现烟叶税60多万元,返还到村达30多万元(马头岭乡为鼓励该村发展烤烟生产,将区返还部分全部给了村里)。

完善的烟叶基础设施是烟叶生产可持发展的保障。近几年,该村在区烟办和市烟叶生产经营部的大力扶持下,不断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共计投资500多万元,硬化渠道51条19381米,整修水库3座,新修机耕道8条2745米,新建烘烤在15亩以上密集烤房群20座,烘烤在8亩以上智能型热风循环烤房群56栋,为专业化烘烤,机械化耕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兼顾各方利益,搞活土地流转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些人宁愿让土地荒芜,也不愿意租给他人耕作。部分种烟大户曾向村里一些不愿种烟的农民租用土地,租赁期限约定明确,但是个别农民看到种烟效益好且稳定,租赁期限不满,到第二年或第三年纷纷毁约中止协议,把土地收回,自己耕种,这样种植户年年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协调。土地不稳,土地流转不力,烟农尤其是种烟大户想要长期稳定种植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制约了烟农增加资金投入购置机械设备、进一步扩大种植烤烟规模的积极性。

想种烟的人没土地,适合种烟的土地却被荒芜,这些情况促使了马头岭村委着手探索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为使土地流转观念深入人心,该村成立了由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组成的土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搞活土地流转 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