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967下载195次收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烟叶生产已占世界烟叶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入世后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对国内市场占有率有一定影响,烟叶质量面临进口烟叶的严峻挑战。主要原因:1、关税减让造成的市场冲击。入世前,烟叶进口关税税率为40%,综合税率为64%。由于税率较高,进口烟叶的国内销售价格也较高。如1999年从津巴布韦进口的烟叶国内销售价为32.5元/斤,而同期国内烟叶调拨价为15元/斤,不到进口烟叶价格的1/2,高关税使国内烟叶在价格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然而,如果烟叶关税降到10%,那么每吨进口烟叶的价格将比现在下降1.5万元左右,即便考虑到中国进口量增加对国际烟叶价格的抬升作用,由于价格下降进口量也将会逐步增加,从而对中国烟叶生产造成一定冲击;2、配额及许可证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放松甚至取消,方便了烟叶进口,根据国内卷烟生产的需求,有利于进口烟叶的增加。但中国卷烟生产所需原料在150万吨左右,主要靠进口烟叶是不现实的,否则将会产生大问题。3、中国烟叶同进口烟叶质量相比有一定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如何应对冲击和挑战?

  中国烟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相关科学技术与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在烟叶生产技术创新上,中国烟草总公司已推广的“四项技术,一项开发”涵盖了这方面的内容。在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上,目前一些省市烟草公司已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安徽省烟草公司推广的“种烟农户户籍化管理”和河南省公司创办“烟叶农场”的经验等,但未形成烟叶生产组织制度创新的完整思路。我们认为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创新可表述为:以订单农业为目标,合同收购制为基本制度,烟农户籍化管理为基础,实现烟叶生产产业化。

订单农业: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发展方向

  订单农业的狭义概念可理解为合同农业。在烟叶生产上,我国过去提出的“以销定购、以购定产”和近几年提出的“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已很好地涵盖了这一概念。每年三月份的烟叶交易会,供需双方签订的第二年烟叶购销协议就是订单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越来越突显出订单农业的特征和优势。订单农业的广义概念包含着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全部内涵,因此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的改革应以烟叶生产产业化、集约化为根本目标。

  (一)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内涵和实质

  “产业化”在英文中与“工业化”为同一词(industrialization),我们也通常作“工业化”理解。产业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某一项理论、技术发明或一个产品经过商业化、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产业从低级到高级、从传统到现代的不断完善过程。前一过程表现为产业的分化,后一过程表现为产业的进化。产业化过程是产业技术、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关联、产业市场和产业政策等产业要素的不断优化组合过程,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形成过程。它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市场的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关联产业群不断形成;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纵观我国烟叶生产的发展历史,烟叶生产虽具有很强的商品属性,但却始终带有浓厚的传统农业的自然色彩,同其它大多数农产品生产一样,仍属于自然状态下的农业,而与产业化生产的概念相去甚远。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和实施,预示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将发生一场质的变革。而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如何借鉴其它农产品在产业化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将对今后我国烟叶生产产生重大影响。根据农业产业化概念,所谓烟叶生产产业化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烟叶生产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组织起来,围绕烟叶这个产业,组建种管加、产供销、农工商、内外贸、农科教一体化生产与经营体系,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调节机制,与烟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讲,它的实质就是把烟叶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来经营,实现烟叶生产经营和市场经济的有效衔接;从微观角度讲,则是通过烟农与烟草企业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将千家万户的烟农和千变万化的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它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推动和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市场化和现代化,并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烟叶生产新格局。

  (二)烟叶生产产业化的起因及现实意义

  目前,在我国的烟叶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有:1、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2、烟农小规模经营与卷烟厂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3、烟叶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4、烟叶生产社会效益高与经济效益低之间的矛盾。其实质在于烟叶生产水平低,生产布局不合理,相关服务政策不配套,没有与烟草行业其他部门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客观上要求烟叶生产选择更高层次、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时作为卷烟工业的主要原料,烟叶生产的完全商品属性又使其在产业化发展上比其它农产品更具优势。正是基于这种需求和优势,烟叶生产产业化必将成为烟叶生产组织与经营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现实意义有:1、有利于解决烟农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烟农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除面临烟叶生产固有的自然风险外,还面临着更大的市场风险。烟农生产规模小,主体分散,信息不灵,经济实力脆弱,难以抵御烟叶生产“双重风险”的压力。烟叶生产产业化是引导烟农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一些地方通过烟草公司、卷烟企业、打叶复烤企业加烟农的组织形式,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烟叶生产经营体系,龙头企业一头联系国内外市场、一头联系一批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的烟农,将烟叶生产、加工、销售环环相扣,为烟农走向市场架起了桥梁;2、有利于增加烟农收入,提高烟叶生产的比较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烟叶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产业,如果不加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流向效益比较高的非农产业,使得烟叶生产处于投入不足、发展后劲缺乏的困境,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烟叶生产的难点所在。烟叶生产产业化提高了烟叶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3、有利于提高烟叶生产的整体水平。实行烟叶生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围绕市场引导烟农种植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优质烟叶产品,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推广和应用最新优良品种和栽培调制技术,使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烟叶生产产业化促进了资金、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改变了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带动了烟叶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小规模经营与统一使用规范化生产技术的矛盾,形成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并整体提升烟叶生产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

  (三)烟叶生产产业化运行机制的建立

  关系到烟叶生产产业化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烟叶生产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烟叶生产产业化是在我国烟叶生产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烟叶生产产业化要发展成长,必然要冲破传统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创造一种新的运行机制。

  1、建立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是创建烟叶生产产业化新的运行机制的一个核心。在烟叶生产产业化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由于各自的经营规模、组织化程度的差异,很难得到合理协调,特别是烟农在利益分配关系中仍处于被动的、从属的不利地位。利益调节机制的目标主要是,促使烟叶生产产业化体系中各经济行为主体合理其经济行为,根据市场需要选择经营目标,改善经营管理,通过利益的合理调节把各环节有机地联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在利益调节机制中,应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分配原则,主要通过合同契约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办法调节一体化利益体内各环节、单位的经济利益,互惠互利共同获益,在市场经济意义上真正实现农、工、商之间自愿自觉的联合。

  2、烟叶生产产业化的微观经济行为主体必须有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能对市场信息作出灵敏的反应,即具有完全的市场行为能力。由于烟叶生产产业体系中的烟农长期受小农意识束缚,习惯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缺乏市场意识,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十分不利于作为烟叶生产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一个独立市场主体行使权利。所以,烟叶生产产业化的正常运行要求烟农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这就必须要实行农户生产经营的产业化,需要政府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帮助烟农尽快实现这个转变。

  3、建立相应的宏观调控机制。烟叶是一种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我国烟叶生产组织制度创新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