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建立 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787下载181次收藏

    马克思说过,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基础管理等工作都要由人来完成。因此,现代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市场、效益的竞争,而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作为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开发和培养人才资源就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人才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在一切资源中是最为宝贵的,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开发、利用好人才资源,需要有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作保证。

    笔者对国有企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进行了一些思考,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充分认识激励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激励,是指企业人为实施管理、领导管理、完成人本管理目标而应制定的激发企业人工作动机、努力程度并保障管理实效的各项措施。通俗地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推进社会进步。激励是员工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泉,实施有效的激励,将有助于吸引并挽留最优秀的人才,激励这些员工在工作中为实现企业目标,同时也是员工自己的目标而发挥其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潜能。

    据美国哈佛大学威廉·詹姆斯研究表明,实行计件工资的员工,其能力仅发挥了20~30%,但在其受到充分激励时,其能力可能发挥到80~90%,即能完成相当于原来三、四个人的工作量。由此可见激励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激励的认知程度不够以及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很难一下子转变过来,不少企业在激励理念上存在着误区,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管理活动不是在“国家、企业、劳动者都是具有法律对等地位的三个利益主体”这样一个前提下展开的,特别是员工的个人利益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所以管理人员在实施激励机制时,有时摆不平三方面的利益关系,对员工的个人利益不够尊重,因而不能总是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

    (二)正激励与负激励不足。正激励不足主要表现在:骨干人员付出的劳动和企业得到的利益相比,其收入明显偏低;企业科技骨干的价值在收入分配上也体现得不明显;与其它所有制形式企业的骨干人员收入相比,国有企业也低得多,从而导致了一些国有企业骨干人员工作效率降低,积极性不高。负激励不足则体现在:经营者只负盈不负亏,没有建立起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任的机制,企业搞垮了,责任由政府背起来,大不了异地再做,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相对重视经营者在岗时的激励,而对经营者离职后的收入保障机制重视不够;相对重视对经营者短期内的激励,而对他们长期激励的措施不够。这也是导致“五十九岁”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激励思维和激励方式上的平均主义,造成了新的“大锅饭”现象,表现在企业员工人人都是主人,但又人人都不负责任。

    (五)忽视了对激励方式的研究,尤其缺乏对企业法人代表激励方式的研究。激励手段单一,忽视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

    (六)忽视了约束与激励的结合。无约束的激励将会导致员工的放任和懈怠,在获得短期的激励效果后,这种激励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同样,片面地依靠制度来管人,强调员工的责任,而忽略激励的作用的做法,同样难以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此外,缺乏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宽松的工作环境等因素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是当前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认清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

    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机制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出员工的无穷潜力,更好地促进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而这只有靠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才能实现。因而,企业在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时,要想办法了解并满足员工多元化的个人心理需求,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二)把握建立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公平原则。体现的是多劳多得,让每名员工在对报酬与贡献进行比较时觉得公平,感到满意;二是实事求是原则。要根据客观存在的需要,施以相应的刺激和鼓励;三是适时性原则。把握最佳时机,适时奖励,以提高激励效益;四是尊重人的需要,增强员工回报组织的动力;五是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的原则;六是坚持激励手段和激励效果的一致性原则;七是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激励与约束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们的行为施加影响,使系统趋向积极的状态,向预定的目标运动,因此,二者的目的是共同的、一致的。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在制定激励机制时把握正确的方向,收到好的效果。

    (三)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充分激发员工潜能

    要满足员工多样化的需求,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建立 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