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内涵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283下载259次收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地概括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运用和精辟地概括了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与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运用“普遍联系”观点的同时,又注重对事物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条件性和规律性理论的全面贯彻和高度概括,三个方面互为条件,构成了合乎规律性发展的系统,从整体上全面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现了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发挥历史创造者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最终统一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核心的价值取向上。

    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党要成为当代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因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要解决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面对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样化的错综复杂的文化体系,作为执政党,理所当然的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指明前进的方向和确定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其必须始终跟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大的价值设定和目标追求,它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突出标志。

    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和本质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原理的科学运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系结构正确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放在第一位,揭示了物质第一性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是物质性力量,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首要的是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又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就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就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力量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走在前面,就能提高综合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肯定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要素和决定力量的同时,指出精神力量所具有的巨大反作用,强调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江泽民同志曾对此表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接着说:“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些理论观念集中阐明思想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所具有的反作用,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推动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唯物辩证法内涵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