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户籍化管理 新时期烟叶生产管理的主题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461下载168次收藏

    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对于克服传统烟叶生产管理模式的弊端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推动烟叶生产的管理进步,增强烟叶生产调控能力;有利于提高烟站技术员业务素质,提高技术到位率;有利于发挥烟站的基本职能,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加强烟叶种植计划管理,实现烟叶生产合理布局。然而,当前烟叶生产中,烟叶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滞后,户籍化管理经费投入不足,户籍化管理发展不均衡,烟叶规模种植程度低,检查考核不到位,技术培训力度不够,严重地制约了户籍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要使户籍化管理更好地为烟叶生产服务,就必须进一步健全户籍化管理的领导机制,充实户籍管理档案,健全户籍管理制度,科学划分户籍类别,搞好技术培训服务。坚持规模种植,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户籍考核,进一步搞好“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与个人收入挂钩,与烟站费用开支挂钩”的“四包二挂”责任制。

当前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不足

    (一)烟叶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滞后。这表现在:一是我们的烟站职工自身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技术指导水平低下。现有烟叶专业技术队伍年龄偏大,已不能满足当前开展户籍化管理烟农对技术的需求。再加上知识老化,烟叶生产工作苦、脏、累,一些专业人才调到其它部门,许多县级公司技术人员短缺。二是烟农素质参差不齐,观念陈旧,对新技术的接受、认可能力低。加强烟叶技术队伍建设,搞好烟农和技术员的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二)户籍化管理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烟叶主产区公司在户籍化管理经费投入上捉襟见肘。户籍化管理的实行,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但由于资金短缺,烟叶主产区大多数公司户籍化管理仍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上,记录不全,书写不清,错记、漏记等因素直接制约了户籍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三)户籍化管理发展不均衡。有的公司户籍化管理已基本成熟,有的还刚刚起步。这就需要领导转变观念,真正把户籍化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当作生命工程来抓。

    (四)烟叶规模种植程度低。目前,我国大多数烟叶主产区仍处于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的小农生产阶段,区域化、规模化种植程度偏低,需要烟草公司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搞好户籍化管理。

    (五)检查考核不到位。户籍化管理的核心是制度落实、考核到位。但由于部分公司户籍化管理检查考核体系不健全,无统一的模式,检查任务繁重,导致户籍化管理的有关制度很难真正得到落实。

    (六)技术培训力度不够。户籍化管理需要技术人员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这就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吸收新知识。同时有关部门还要搞好技术培训。

实行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烟叶生产的管理进步,增强烟叶生产调控能力。户籍化管理实现了烤烟生产由粗放管理向指标量化、责任到人、挂钩考核、奖惩兑现的目标管理的转变。通过将生产过程、技术服务进行量化、细化,使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可操作性增强;通过分析收购过程中数据的动态变化,为计划、决策、调控提供依据,提升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过去烟站内部管理比较粗放,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实行户籍化管理后,烟农的生产情况直接决定自己的收入,技术员与烟农真正结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职工的责任心大大增强,烟农种烟积极性显著提高,思想观念明显改变,由“要我种”变成了“我要种”,实现了三个“提高”、一个“增强”:即产前投入到位率提高,面积落实准确度提高,烟叶合同执行率提高,烟叶外流控制能力增强。

    (二)有利于提高烟站技术员业务素质,提高技术到位率。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推行,使每一个技术员都有明确、固定的服务对象。业务技术不精,就无法担负起具体的技术指导任务。推行户籍化管理后,技术员由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烟站中普遍掀起了学习业务技术的热潮,技术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技术指导和服务到位,又带动了广大烟农技术素质的提高。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实施者,烟农的科技水平高低决定着烟叶质量的高低,户籍化管理便于烟草公司准确掌握烟农的作业水平,使技术培训和指导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重点技术、新技术的试验与推广,使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和各项技术方案得到真正的落实,从整体上提高烟叶生产水平。

    (三)有利于发挥烟站的基本职能,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烟叶收购站作为烟叶生产管理的基层单位,是烟草公司联系烟农的纽带。通过开展户籍化管理工作,建立以烟农为中心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基层烟站技术服务、物流管理、信息传递的基本职能,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通过户籍化管理,烟草公司对每户烟农的种植品种、面积、田块分布、各田块的肥力及轮作情况、生产技术水平、烟用物资投入使用情况、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情况、烘烤条件及交售数量、收入情况建立档案,全面建立烟叶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于制定和分配烟叶种植计划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国家下达的种植计划更具科学性。户籍化管理还便于各产区准确掌握本区的生产、受灾情况,及时调整有关政策,避免以往部分地区上报面积时虚报和瞒报现象,从而真实掌握种植面积的落实情况,结合产购合同的签订正确合理安排国家下达的计划。

深化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领导机制

    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是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应对入世挑战,提高烟叶质量,增强企业活力的必然选择,与卷烟销售网建户籍化管理一样,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我们要把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当作烟叶产区公司的生命工程来抓,领导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各省要专门成立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工作的领导,搞好组织协调,制订实施方案,规范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运作。特别是要搞好烟叶种植计划的分配。烟叶种植计划可以在以往烟叶种植和收购上给出指导性计划,待烟叶种植面积落实,将全省烟叶户籍档案统一汇总到省公司,再根据户籍档案面积落实情况,调整计划,给出各烟叶产区烟草公司最后的指令性计划。各地、州、市、县(区)级公司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因地制宜,认真开展好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工作。各烟站要具体抓好落实,技术员要认真做好具体服务工作,形成省→市→县→站→技术员→烟农五级领导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环环相扣,确保户籍化管理落到实处。

    (二)强化技术服务

    1.进一步完善烟叶生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在地级市公司设生产技术部,县公司设生产技术股,乡设生产技术服务站,村配生产技术员,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技术网络。重点是村技术力量的配备,在目前培植员短缺的情况下,应先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村农民技术员可由公司统一招聘,由当地熟悉情况,技术精,善钻研,接受能力强和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村干部、技术能手担任,作为技术服务中心户,协管全村(组)技术指导工作。村农民技术员由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培训上岗,统一分配任务,以弥补烟草公司技术人员不足、技术力量不够的缺陷。

    2.进一步搞好技术培训。一是要搞好烟站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户籍化管理 新时期烟叶生产管理的主题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