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为培育“两个10多个”提供优质原料保障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930下载180次收藏

夯实基础 突出特色 推动湖南省烟叶基地可持续发展

曹莉芳

    为逐步实现国家局提出的“力争‘十一五’末达到重点地市级公司90%的烟叶基地化生产,重点卷烟工业企业90%的烟叶原料基地化供应”目标,湖南省烟草公司、各市县公司及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各卷烟厂都非常重视烟叶基地的建设。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基地规模有所扩大,烟叶生产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得到提高,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烟叶整体质量得到一定提升,烟叶的可用性和配伍性增强,为湖南卷烟品牌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原料保障。

湖南省内基地建设回顾

    基地建设已具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三大品牌”——“芙蓉王”、“白沙”、“芙蓉”的原料需求。湖南中烟工业公司现有紧密型烟叶基地40个县区,技术合作点6个地州市。技术合作点主要分布在云南6个优质烟叶产区;基地分布在全国19个地州市,开发面积近130万亩,基地化调拨量在1亿公斤以上,基地化调拨占总调拨量的70%。其中,省内基地主要分布在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常德、长沙、衡阳、郴州、永州等8个地州市的19个县区,开发面积近50万亩。2006年度,省内基地签订调拨合同量近4500万公斤,基地化调拨比例亦达到70%。

    坚持“三位一体”的基地发展模式,取得了烟农、烟草公司、政府、烟厂“四满意”的效果。针对基地发展需要,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各卷烟厂都成立了烟叶基地管理委员会,各基地产区也相继成立了烟叶基地领导和管理机构,加强了对基地的领导和管理力度。工业和商业都制定了基地管理和考核办法,形成了烟叶质量跟踪制度,使烟叶基地的管理和监督有据可依。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基地的管理和烟叶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基地的管理模式上,工商双方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长沙卷烟厂与浏阳市烟草公司、浏阳市政府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风险利益共同体的新型管理体制,使烟叶生产逐步迈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满足了工业企业大品牌对原料的需求,提高了大品牌抗风险的能力。常德卷烟厂与湘西北产区公司和政府建立的“三位一体”基地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基地的管理水平和烟叶生产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科技兴烟,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烟叶生产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各基地公司始终把提高烟叶质量放在烟叶生产的首位。各基地产区围绕提高质量、突出风格,对种植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初步实现了烟叶生产的“三个优化”,即优化产区、优化田块、优化农户,使烟叶生产向最适宜区域和最适宜农户转移。

    为满足公司各卷烟品牌配方对烟叶质量的要求,工商双方每年都共同制定烟叶生产技术方案,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在育苗、移栽、大田培管、烘烤和收购等关键环节,双方都派技术人员进行了指导,提高了技术到位率,确保了烟叶目标质量的实现。

    为提高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各基地大力开展了大棚漂浮育苗、地膜覆盖移栽、平衡施肥、“三段式”烘烤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浏阳、慈利等烟叶基地参与了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围绕品牌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有效提高了烟叶的可用性。当前,烟草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发展到品牌竞争。卷烟品牌的发展对烟叶的风格特点提出了新的个性化的要求。从2005年开始,常德卷烟厂与湘西州、张家界、常德等省内基地共同开展了山地特色烟叶的研究与开发,为“芙蓉王”品牌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根据国家局安排,从2004年开始,长沙、常德两厂在省内烟叶基地开展了“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以成熟度为中心的配套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烤烟标准化栽培研究”项目,使基地烟叶的生产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改善基地基础设施,为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烟叶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局近两年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集中体现,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基地产区的烤房,烟路、烟水配套设施,基层烟站建设等取得了较好进展,改善了烟农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烟农种烟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基地烟叶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支撑了烟叶质量水平的提升,为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近期湖南省内基地建设的工作重点

    立足品牌长远发展,科学作好基地规划。烟叶工作要服从于“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要服务于国家局提出的“两个10多个”品牌发展的需要,要服务于把“芙蓉王”、“白沙”、“芙蓉”做成全国性大品牌的需要,原料的风格特色要服务于卷烟品牌,建基地的目的就是要开发具有明显风格特点的烟叶原料,来支撑品牌的发展战略。

    注重技术进步、工商合力,集中精力抓好几个重点项目的科研工作。对于科研和示范项目问题,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将结合卷烟品牌对基地原料的实际需求,围绕提高烟叶质量、突出地方风格特色,有选择性地重点开展几项科研项目的研究。一是继续搞好国家局“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的研究与示范,大力提高产区的烟叶生产水平,达到提高烟叶质量的目的。二是围绕“芙蓉王”对山地特色烟叶需求的实际情况,继续开展湘西山地特色烟叶的研究与开发,探索出一套山地特色烟叶生产技术体系。

    启动高产烟叶开发项目,缓解低档卷烟原料短缺矛盾。当前,在四、五类卷烟生产中,主要烟叶原料——下低等烟叶的原料短缺。为满足四、五类卷烟的市场需求,保障四、五类卷烟生产计划按质按量完成,就必须解决生产四、五类卷烟的主要烟叶原料——填充型低次烟叶的供应问题。在省内烟叶基地的每个产区划出若干乡镇(生产面积3万~4万亩),开展填充型高产烟叶生产开发,探索填充型高产烟叶生产模式,实行填充型高产烟叶原料封闭式特殊生产方式,是增加下低等烟叶有效供给,提高原料整体使用效益,降低卷烟生产成本,稳定四、五类卷烟质量的主要途径。

    优化基地植烟土壤环境,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土壤是烟叶发展的基础。目前,烟叶生产正面临着植烟土壤结构破坏、地力下降;烟叶结构紧密、僵硬、油分不足、弹性差,化学成分不协调,烟叶风格不突出;部分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过高、刺激性大、烟气粗糙;配伍性和可用性差等问题。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烟叶生产的基础——植烟土壤发生了根本变化。下一步,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将通过科研项目推广的形式,拟补贴一定的资金,着手在部分主料烟基地产区推广使用微生物有机肥料,结合产区公司开展的其他配套措施,实施土壤改良工作,促进基地可持续发展。

    规范基地管理,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提升基地整体形象。本着加快工商联办基地建设步伐、促进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推动联办基地建设,用积极的态度、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联办基地的深层次问题,把烟叶供应真正建立在稳定的基地来源之上。一是按照烟叶品质类型进行质量区划,优化烟叶生产布局,工业企业从整体布局上进行考虑,商业企业从具体区域上给予调整;二是努力提高烟叶生产的集中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建立以烟叶为主的耕作制度;三是创新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方式,探索烟叶经济政策改革,提高对烟农的服务水平,降低烟农的工作强度,提高烟农的种烟经济效益;四是工商双方共同增加投入,保持投入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烟区生态环境;五是整合科研机构和技术力量,组织强大的技术推广网络,建立烟叶生产支持保护体系,提高烟叶生产的自我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中烟工业公司)

对闽北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李跃武

    如何将烟农利益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和烟草行业改革发展中来,是闽北和谐烟草构建中的重大课题。烟叶生产经营管理是以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为基础的,专卖专营制度确定了烟农从事烟叶生产与其他农产品生产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烟农应自觉地接受国家计划制度的管理,按计划种植,并按国家标准和国家定价将烟叶交售到指定地点。

    近年来,烟农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资料成本加大、生产费用上涨、自然灾害打击等问题,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烟叶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烟农作为烟叶生产者,必须按照《烟草专卖法》的有关规定出售烟叶,此外还要承担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损失。第二,烟农劳动强度大,并且难以充分享受到烟草行业发展带来的利益。第三,国家取消农业税后,将烟叶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为培育“两个10多个”提供优质原料保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