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1浏览:2517下载278次收藏

  真实是对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但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大。遏制会计信息失真,规范会计行为,势在必行! 

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就是说,会计信息应遵守真实的原则。所谓真实,是指会计信息应以实际发生的活动为依据,如实、公正地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情况。广义的会计信息失真应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两者的区别在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如果失真的会计信息产生于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并且依据的是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办法,只是存在一些无法从技术上避免、符合会计处理规定的会计信息误差,如会计计量方法本身的纯技术性误差、信息发生的时间与处理时间不同步造成的误差以及会计政策选择所导致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偏离等,那么这就是一种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如果会计信息的失真是基于一种违规的会计处理,那么,这就属于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产生不是简单的、偶然的,而是多个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从主体角度分析原因,才能更好地遏制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监督落后于现实要求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政府监督通常仅仅限于对会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和分析。而民间监督,由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态度不端正,风险意识淡薄,且受外部职业环境的不良影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会计信息失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