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兴茶富民醉游人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273下载204次收藏

――竹溪县财政支持茶叶产业化纪实

    暮春初夏时节,我们来到“中国有机绿茶之乡”湖北省竹溪县,茶乡茶歌阵阵入耳,茶山风景赏心悦目,茶园、财源、观光园游人如织。
    竹溪县地处鄂渝陕三省市交界的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全县36万人口,版土总面积3310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0.4%,富含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土质和南北兼有的温和气候,特别适宜绿茶生产。近几年来,政府财政围绕茶叶产业化,捆绑使用各类支农资金,财政投入累计达5000多万元,扶持茶叶基地建设、老园改造、幼园管理、茶叶加工及精品名优产品科技开发,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6万多亩,基地规模居全省各县市第一位,去年产茶1001吨,茶产业综合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今年该县茶园采摘面积扩大到6万多亩,春茶产量已达75万公斤,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全县4万多户茶农出售鲜叶收入3500余万元,家家增收得实惠,其中已有3万多农户科技兴茶致富奔小康。以茶为主的绿色产业转化为滚滚财源,去年该县财政收入达8518万元,实现了5年翻一番,促进县域经济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绿箱”支撑新“茶道”

    竹溪财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把茶叶作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茶叶大县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项目源调查、茶叶主导项目论证和向上申报项目等工作,认定传统茶叶产业是农业产业化中的一项特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符合公共财政支持的wto“绿箱政策”。
    竹溪自古出名茶,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竹溪“梅子贡茶”作为历代封建王朝的贡品而享誉华夏。由于竹溪土质、气候独特,所产绿茶香气袭人,所含的茶多酚高达36.5%,比其他产地高出10多个百分点,因此被专家定为高香绿有机茶,省政府定为高香型有机绿茶重点示范基地县,国家农林部门已分别授予竹溪县“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并将茶树认定为生态经济兼用林,纳入国家退耕还林,给予政策性补助。县财政局向省里申报的茶叶板块项目,经专家组评审通过,纳入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项目库》,给予重点支持。

多管齐下育品牌

    该县财政部门参加县政府茶叶产业工作专班,调查研究全县茶叶生产的历史和现状,为县委、县政府出台扶持茶叶产业化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和科学决策依据,并积极向省市申报茶叶扶贫开发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有机茶等绿色产业发展壮大规模效益,还制定和完善了支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支持茶叶基地规模化建设,增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财政局捆绑使用各类支农扶贫项目资金,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扶持连片开发茶产业,建设规模化基地。采用政府集中采购的方式,从福建、浙江等地引进“福鼎”系列等优质茶叶种子苗木,采购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解决新建茶园的种苗投入、幼龄茶园有机肥料投入和投产茶园加工设备配套问题。通过连续6年的投入,有机茶财源基地总面积已由3.8万亩发展到16万多亩,年产销茶叶超过1000吨,实现了“贡茶之乡”向全省茶叶大县规模效益的跨越式发展。还支持了茶园基地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由集体投资统一规划建园,理顺产权关系,建一片茶园,办一个茶场,按土地承包使用权,分户管理园采摘受益,形成“茶场+茶园+茶农+茶商+财政投入扶持”的产供销联合体和产业链,促进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分工合作。
    支持龙头茶企业,提升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县财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兴茶富民醉游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