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围绕生产发展主线 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232下载123次收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作为基层的同志,特别是乡村的干部来讲,我们该如何突出重点、围绕中心、抓住关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修几条像样的马路,造几座漂亮的房子不等同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和主线,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同时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一、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经济基础离不开生产发展,而生产发展首先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支撑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刻阐明了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思想。在《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认为,农业是社会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生活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而且形成了重视农业的重要思想。我们的先人们历来主张,“食为政首”、“农为邦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伤则国贫”等农本观念和治国方略,这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思想,对我们认识“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农业丰则基础稳,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作用永远忽视不得;农业上不去,整个国民经济就上不去。由此可见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我们认识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也就不难理解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2、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建设新农村5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庄建设和环境治理,但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如果经济不发展,农民收入上不去,村庄建设就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不能持久地搞下去。因为,经济不发展,农民缺乏积极性,新农村建设就不可能有内在的动力;社会事业不发展,农民享受不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就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要求,就会脱离实际。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即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二、我县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1、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围绕建设全省茶叶大县、水电大县、生态大县,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兴县、产业富民,全县农业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培植壮大了茶叶、魔芋、药材、蔬菜和畜牧业等5大农业产业,茶叶、魔芋已纳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核心区域,中药材、山野菜已纳入重点布局区域。目前,全县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40万亩左右,农民人均1.5亩左右。其中:茶叶基地15万亩,魔芋面积6万亩,中药材面积8.5万亩,蔬菜面积10.5万亩;牲猪饲养量40万头,年出栏22.5万头。据2004年统计,5大特色经济总收入达到4.37亿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农民人均从特色产业中实现收入8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茶叶产业。竹溪气候环境适宜茶叶生长,相传茶圣陆羽曾到达竹溪汇湾梅子垭,抒发过“长江三峡水,楚地梅子茶”的感慨。唐朝武则天当皇帝时,竹溪茶曾作贡品敬献朝廷。

近年来,我县按照“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发展思路,咬住建设茶叶大县的目标不放松,现已建成茶叶基地15万亩,名列全省第一;其中,采摘园5.3万亩,名列全省第二。初步形成西部低山、中部二高山和南部高山三大茶叶产业带,成为鄂西北高香绿茶产区的优势核心区。围绕基地建设,全县已建成茶叶加工企业160家,固定资产规模约1.5亿元,其中龙王垭茶业集团资产总规模达1.08亿元,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龙峰”、“箭茶”、“银桥绿笋”、“梅子贡”等一批精品名牌已13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型博览会金奖,“龙峰”、“箭茶”连续4次荣获湖北“十大名茶”称号,水坪镇被评为湖北茶叶十大名乡名镇。2001年,龙王垭茶业集团在全省茶界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欧盟有机茶质量体系认证,“银桥绿笋”和“梅子贡”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被国家授予“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称号。2005年全县茶叶产量达200万斤,实现综合收入1.5亿元,利税2500万元。

——魔芋产业。我县是魔芋的适生区。已具有500余年的种植历史。1999年10月被国家授予“中国魔芋之乡”称号。2003年2月我县被省政府授予“魔芋产业化先进单位”称号,两次被国家授予“中国特产之乡开发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竹溪县魔芋协会”被省民政厅和省农业厅评为全省中介组织50强,被十堰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经合组织”。去年7月成功举办了全国魔芋种植经验交流暨商贸洽谈会。目前,全县魔芋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产量10200万斤。全县已形成以湖北科玛协力魔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魔芋加工企业7家,年精粉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微粉500吨,魔芋胶500吨,魔芋食品2000吨。2002年以来,“天竺牌”魔芋精粉、“天欣牌”魔芋胶、“双竹牌”魔芋面、“月亮仙子牌”魔芋食品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国内外,呈供不应求之势。

——中药材产业。竹溪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药材地道上乘,50年代中期曾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黄莲之乡”。目前,以杜仲为主的木本药材面积约20余万亩,以黄莲、当归、川乌等为主的草本人工种植药材面积8.3万亩。竹溪中药材产业开发刚刚起步,目前以卖原材料为主,年药材营销额约3300万元,并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两大药材交易集散地(蒋家堰、丰溪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围绕黄姜加工,全县建成以皂素加工为主的医药化工企业八家,固定资产总规模超过5600万元,从业人员700余人,形成年产皂素1500吨、双烯300吨生产能力。

——蔬菜产业。近年来,我县围绕“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推广科技,改良品种,创新品牌,开拓市场,增植龙头,壮大产业”的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大户带动的办法,巩固传统菜、主攻反季节菜、狠抓设施菜、开发山野菜,蔬菜生产实现了“走出厨房,走向市场”的目标。2005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10.5万亩,总产量达19988万斤,总产值1.82亿元,农民人平蔬菜收入达620元。

——畜牧产业。畜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之一。民间素有“穷不丢猪、富不丢书”之古训。近年来,我县立足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兴牧,大力发展牲猪,突破性发展牛羊,巩固乡土家禽,鼓励特种养殖,培殖龙头企业,发展养殖小区。2005年,全县牲猪饲养量达40万头,年出栏20.8万头;牛饲养量1.8万头,年出栏0.27万头;羊饲养量2.9万只,年出栏1.2万只;家禽饲养量150万只,其中出笼61万只,禽蛋产量1975吨。以十堰市兴科牧业有限公司(竹溪县良种猪繁殖基地)为代表的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常年存栏种猪200头(pic系列康贝欠种母猪100头),年产良种仔猪4000头,其中:内三元杂交良种仔猪2000头,外三元杂交仔猪2000头。目前该公司已与宜昌双汇集团建立牲猪长期供销协作关系,并投资兴建6万头商品肉猪示范基地,已完成投资230万元,建成标准猪舍5栋5000m2,初步建成了良种繁育、技术示范、生猪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养殖龙头企业。

2、主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渐进和漫长的过程,从可持续发展和整体效益来分析,我县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这需要我们切实增强紧迫感,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加以解决。

一是产品外向型程序低。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我县农特产品不断丰富,在周边地区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产品外向型销售程度还很低。外销较好的产品仅为黄姜加工皂素、双烯和魔芋,茶叶等农产品外销的覆盖面还较小。主要原因是“三多三少”的问题,即普通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大路货多、特色产品少;市场饱和产品多、适销走俏的新产品少。导致农产品商品市场份额小、外向度低,绝大多数农产品处于销售原料的状况。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效益低。全县40多家农业产业化骨干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年销售收入过1000万元的只有7家。同时,大多数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茶叶加工企业仅是生产绿茶,没有茶类深层次的加工产品,魔芋也就是精粉和魔芋面条、魔芋酒,没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这种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小、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没有形成带头力强的大企业,更谈不上大市场、高效益。

三是产业化组织不健全。当前,我县大多数农民游离在产业链条之外,没有一个产业能通过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来引导农民从事产业化生产、经营,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处于各自为阵、小打小闹的无序竞争状态。而初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围绕生产发展主线 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