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作为竹溪这样的后发展贫困山区县,农民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结构,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培育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一、我县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竹溪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众多,2005年,有农业人口2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7%。由于农村长期受到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着“三低”、“三缺少”问题。即劳动技能低,文化素质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少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全县成人识字率为72.4%,农村劳动者中成人识字率更低,全县文盲、半文盲的人数达3.7万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8%,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全县农业人口的5%,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外出务工缺技能。据统计,2005年我县劳务输出总规模已达5.7万人,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5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采矿业、建筑业、餐饮业、制造业等劳力型产业,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劳动时间长、安全隐患大、工作环境恶劣、体力消耗大的活,且劳务收入较低。与此同时,我县农业劳动力还呈现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县实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超过了总量的41%,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大多以年轻力壮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为主,这些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些主要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现象日益加剧。
制约我县培育新农民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培训难度大。我县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组织农民集中培训;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农民培训需要。二是培训资源较散乱。由于对县内的培训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培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部门相互制约的束缚,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的效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培训经费较紧缺。四是劳务信息欠畅通。我县外出务工人员80%是依靠亲朋好友或农村能人带领外出。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县劳动力市场尚未与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网络有效对接,就业用工信息与求职者相脱节。
二、培育新农民的路径选择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才能建设新农村。如何培育新型农民?我认为,应立足以下五个方面求实效。
第一、立足未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农村的中小学生不可能100%都上大学,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将是明天的新生农民。因此,培育新型农民,必须把好新生农民的入口关,从源头上抓好新生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要高举我县“全国普九先进县”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这面红旗,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保证农村适龄少年儿童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同时,举全县之力,超常规发展高中教育,打破全县高中教育“瓶颈”,满足竹溪人民不断增长的高中教育需求,确保未来新生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中的职业教育渗透。紧紧围绕农村教育姓“农”的特点,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大力推进“初二后分流”、“高二后分流”和“三后培训”(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后),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市场紧俏技术的培训,既让学习成绩优秀者“升学有望”,又让升学无望者“致富有路”,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三是要集中精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县职教中心是全省“512工程”合格学校,要抢抓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扶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机遇,积极申报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整合我县职教中心教育资源,努力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
一、我县农民素质现状分析
竹溪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众多,2005年,有农业人口2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7%。由于农村长期受到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着“三低”、“三缺少”问题。即劳动技能低,文化素质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缺少懂技术、会种田的新型农民,缺少懂科技、会管理的青年农民,缺少农业企业家和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全县成人识字率为72.4%,农村劳动者中成人识字率更低,全县文盲、半文盲的人数达3.7万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8%,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全县农业人口的5%,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外出务工缺技能。据统计,2005年我县劳务输出总规模已达5.7万人,外出务工群体中有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仅有5121人,仅占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9%,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文化,还有相当一部分仅有小学文化甚至有的没有文化。因而在务工工种上呈现出劳力型多,技能型少;普通杂工多,专业技工少;粗糙加工行业多,科技精细行业少,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采矿业、建筑业、餐饮业、制造业等劳力型产业,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劳动时间长、安全隐患大、工作环境恶劣、体力消耗大的活,且劳务收入较低。与此同时,我县农业劳动力还呈现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县实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超过了总量的41%,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大多以年轻力壮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为主,这些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些主要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现象日益加剧。
制约我县培育新农民的主要因素是:一是培训难度大。我县农村幅员广阔、地域差别大、农民以多业兼营为主,教育培训需求呈个性化和多元化特点,难以组织农民集中培训;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滞后,条件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农民培训需要。二是培训资源较散乱。由于对县内的培训资源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培训所发挥的作用受到部门相互制约的束缚,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的效果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培训经费较紧缺。四是劳务信息欠畅通。我县外出务工人员80%是依靠亲朋好友或农村能人带领外出。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县劳动力市场尚未与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供求网络有效对接,就业用工信息与求职者相脱节。
二、培育新农民的路径选择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才能建设新农村。如何培育新型农民?我认为,应立足以下五个方面求实效。
第一、立足未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农村的中小学生不可能100%都上大学,今天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将是明天的新生农民。因此,培育新型农民,必须把好新生农民的入口关,从源头上抓好新生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要高举我县“全国普九先进县”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这面红旗,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保证农村适龄少年儿童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同时,举全县之力,超常规发展高中教育,打破全县高中教育“瓶颈”,满足竹溪人民不断增长的高中教育需求,确保未来新生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二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中的职业教育渗透。紧紧围绕农村教育姓“农”的特点,转变单一的农村教育模式,坚持因材施教,大力推进“初二后分流”、“高二后分流”和“三后培训”(小学、初中、高中毕业后),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市场紧俏技术的培训,既让学习成绩优秀者“升学有望”,又让升学无望者“致富有路”,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学,学有所用,各尽其才,各得其所。三是要集中精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县职教中心是全省“512工程”合格学校,要抢抓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大力扶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机遇,积极申报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整合我县职教中心教育资源,努力增加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
培育新农民 建设新农村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1 17:22:09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78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