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对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588下载289次收藏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为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新的目标。如何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是现阶段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本文试从支农资金投放重点和支农机制创新的角度对财政如何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切实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增长机制
    资金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实践证明、要确保资金适时到位并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现党和政府建设现代农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而且有利于通过财政增加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各种力量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一是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对“三农”的投入,要依据“两个高于”即:确保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确保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的要求,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形成现代农业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机制。通过建立支农投资规划、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构建农业产业服务平台。
    二是完善支农惠农补贴政策。近几年国家财政每年拿出大量资金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综合补贴等有效方式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农业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依然很低,着眼于农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还必须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扶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加大财政、社会投入力度,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业保险新机制。
    三是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依据现有政策和产业基础,综合运用补助、贴息、以奖代补、示范启动等政策手段积极推进“政策公开、项目公示”制度,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不断开辟新的现代农业投入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对农民、农户自愿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财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助。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
    一是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按照路渠配套、土壤改良、土地平整的要求,加快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和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田水利工程、防洪预报警工程、病险库(塘)维修、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保障农田灌溉和农民饮水安全,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支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事关子孙后代和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的大问题,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大生态林保护力度、加大对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对城市、农村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大农村村庄整治力度、加大对农村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对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对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