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根基促发展——我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纪略
近年来,竹溪县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五个抓手”为载体,使基层组织建设系列活动深入人心,深得民心,做到了党员队伍建设一池活水,基层党组织建设充满活力,使贫困党员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党的形象和威望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党心民心得到凝聚。
党员队伍,重在抓机制
近两年来,县委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问题,主动对全县15个乡镇的14543名党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进行了全面调查,一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从中择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力实施“把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把党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三培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三培养”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逐步实现村村有2名以上党员致富能人和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村级后备干部。以送教下乡为主,外出培训为辅,采取“定单式”送课模式,每月开展一次送教下乡,培训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1868名,组织36名优秀村干部到市委党校学习。“两条腿”走路的培训方式受到了党员干部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县委坚持质量和数量一起抓,从源头抓起,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坚持以“三级联创”总揽基层组织建设全局,不断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县乡机关联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县、乡(镇)、村一起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县32名县级领导干部、468名乡镇干部和451名党员村干部,与2816名农民结成联系“对子”,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的合理要求,做好“活血化瘀”的工作。同时,把工作重点向发展党员工作薄弱的村倾斜,培养对象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青年妇女倾斜,发展对象向35岁以下青年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倾斜。严格坚持发展党员工作“考试制”、“票决制”和“公示制”。两年来,全县共吸纳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入党512名,其中,35岁以下的450名,占87.89%;女党员89名,占17.38%。
“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又一新机制。以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抓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县14400多名党员、680多个基层党组织,按照方案,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先后召开党员先进性承诺大会600多场次,建立党员先进性公开栏720多项,发放明白纸35000多份,共承诺事项56127项,已兑现承诺55172项,在全县形成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实的堡垒、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可喜局面。
流动党员,重在抓服务
我县坚持把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管理、凝聚力量、优化服务”上,变“被动抓”为“主动抓”,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
管好源头抓组建。针对劳务输出人员多的实际,在人数集中的河北青龙、广东东莞、上海市等地建立了3个流动支部,对周边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同时,通过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到工作一线上的办法,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近两年来,抓住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组织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1076份,占应发放总数的98.5%。结合发证工作,对流动党员进行党性观念教育。对940余名流动党员实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完善制度抓管理。建立健全村、乡(镇)、县三级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库和建立联系人制度,为全县940余名外出党员建立了详细个人档案,相关信息做到定期更新。党支部指定一名素质较好的党员
党员队伍,重在抓机制
近两年来,县委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知识退化、思想僵化、作用弱化等问题,主动对全县15个乡镇的14543名党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进行了全面调查,一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从中择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大力实施“把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把党员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三培养”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三培养”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逐步实现村村有2名以上党员致富能人和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村级后备干部。以送教下乡为主,外出培训为辅,采取“定单式”送课模式,每月开展一次送教下乡,培训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1868名,组织36名优秀村干部到市委党校学习。“两条腿”走路的培训方式受到了党员干部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县委坚持质量和数量一起抓,从源头抓起,从建立工作机制入手,坚持以“三级联创”总揽基层组织建设全局,不断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县乡机关联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县、乡(镇)、村一起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县32名县级领导干部、468名乡镇干部和451名党员村干部,与2816名农民结成联系“对子”,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并及时向上级反映群众的合理要求,做好“活血化瘀”的工作。同时,把工作重点向发展党员工作薄弱的村倾斜,培养对象向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青年妇女倾斜,发展对象向35岁以下青年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倾斜。严格坚持发展党员工作“考试制”、“票决制”和“公示制”。两年来,全县共吸纳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入党512名,其中,35岁以下的450名,占87.89%;女党员89名,占17.38%。
“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是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又一新机制。以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抓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县14400多名党员、680多个基层党组织,按照方案,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先后召开党员先进性承诺大会600多场次,建立党员先进性公开栏720多项,发放明白纸35000多份,共承诺事项56127项,已兑现承诺55172项,在全县形成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实的堡垒、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可喜局面。
流动党员,重在抓服务
我县坚持把流动党员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管理、凝聚力量、优化服务”上,变“被动抓”为“主动抓”,有效破解了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
管好源头抓组建。针对劳务输出人员多的实际,在人数集中的河北青龙、广东东莞、上海市等地建立了3个流动支部,对周边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同时,通过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到工作一线上的办法,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近两年来,抓住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组织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1076份,占应发放总数的98.5%。结合发证工作,对流动党员进行党性观念教育。对940余名流动党员实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完善制度抓管理。建立健全村、乡(镇)、县三级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库和建立联系人制度,为全县940余名外出党员建立了详细个人档案,相关信息做到定期更新。党支部指定一名素质较好的党员
筑牢根基促发展——我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纪略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1 17:18:4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47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