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3-11浏览:2820下载223次收藏
    我县从2004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从制度上做到了单位用钱不见钱,基本建立了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达到预算执行逐步从“以拨代支”向“以支列支”转变,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单位现金管理不规范,财政预算支出与单位财务支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由于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同步推进的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及政府采购等改革还没有真正实现无缝连接,在单位现金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途经进行探讨,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大额现金支付现象突出。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现金的结算限额为1000元,超过限额的部分应当用转账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确需全额支付现金的,经审核后,才能予以支付现金。但从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1000元的现金结算限额已经过低。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方便,在可以使用转账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情况下仍使用大额现金结算,个别单位有时一次性支付的现金金额高达数万元。比如干部职工工资、各种津贴补贴和奖励,本可通过银行工资代发系统直达个人账户的,而单位为了体现给干部职工落实工资福利待遇的程度,却大量提取现金发放。
    2、坐支现金的情况严重。《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单位取得的现金收入应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然而,部分有收入的单位未按要求将现金收入及时缴存财政专户,而是直接用于日常经费开支,然后再通过财政专户或其它途径来打滚。
    3、账面现金余额过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为该单位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现金。个别行政事业单位月末或年末的现金余额却很大,账面现金余额在万元以上的单位不在少数,甚至个别单位的账面现金余额达到了几十万元。
    4、财政授权支付指标最终变现。一是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业务,单位通过提取现金方式用完国库支付系统上的指标;二是到年终清算国库支付系统的计划指标时,单位将结余指标全部提取现金存放。
    5、职工个人借支现金不及时归回,导致长期挂帐,有的形成呆帐和死账。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隐患
    1、现金管理意识淡漠。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建立现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对现金管理缺乏主动性,没有履行应负的职责,一味地以领导意志办事,现金管理没有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
    2、法律法规滞后。现行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是1997年颁布,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变化,特别是财政财务制度改革后,原有规定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违规行为的处罚缺乏力度,可操作性不强,使违规现象得不到应有的处理。
    3、财政授权支付失去监管。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基本上是单位自行支配使用,缺乏监管,导致单位使用现金的随意性很大。一是认为自己的钱自己用、天经地义,不违反政策就行了。二是单位有顾虑,财政下达的授权支付业务,通过国库支付网络,在阳光下操作,若当月的指标没有用完,顾虑财政部门上网一查,系统反映单位还有结余资金,财政就不下达指标了,怕影响下一步计划的申请、下达。所以当月的指标必须用完,剩余的指标就大量提取现金备用,好向财政部门申报用款计划。三是个别单位认为钱存放在财政国库机构账户不方便,就把账户上的存款提取现金放在单位,使用起来方便。
 &nbs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