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730下载279次收藏

    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家统计机构的形象,而且对以此数据为决策依据的后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现象日益复杂多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向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新形势下做好统计工作的必然要求。鉴于基层统计数据是国家统计数据的重要基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赖于基础的坚实,本人试对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做一些探索。

    一、统计数据质量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多维因素的综合性概念

    在人们的一般观念中,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同义词,统计误差越小,数据质量就越高。然而,随着人们质量观念的变化,质量不仅仅单纯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性能,还包括产品或服务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它是一个内涵丰富、具有多维因素的综合性概念。与之相应地,对统计数据质量概念的认识也从狭义向广义转变,要求从统计数据提供者、统计工作者和用户等多个角度来衡量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已不再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唯一标准。笔者认为,统计数据质量作为统计信息对用户需求满足程度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

    2、准确性:是指统计估算值与目标特征值即“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统计误差越小,准确性就越高。

    3、及时性:是指调查基准期与统计数据发布时间之间的间隔时间。

    4、可比性:是指同一问题的统计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可比程度。

    5、可衔接性:是指不同统计项目之间,即同一统计机构内部不同统计调查项目之间、不同机构之间以及与组织之间统计数据的衔接程度。

    6、可及性:是指从统计部门取得统计信息的容易程度,包括列明用户从统计机构可以取得的统计信息内容以及应用先进便捷的统计信息服务方式。

    7、可解释性:是指在公布统计数据时,应同时公开关于统计数据的补充信息或称为“源数据”,即关于统计数据的解释说明。

    8、客观性:是指统计机构应该遵守统计数据收集、加工整理和公布过程中遵守客观性原则,具体包括统计政策和统计实际工作的公正透明、专业要求。

    9、方法的专业性或完善性:是指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一般要求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统计概念、方法、范围和分类等。

    10、有效性:是指应降低统计工作的费用,提高效率。要求国家统计机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各个统计项目的工作效率,尽量减少费用投入。

    11.减轻调查负担:是指统计机构方法应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行政记录资源,减少重复工作,统计调查表要简单明了,使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新的统计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

    上述11个方面的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既密切联系,又存在着某些矛盾与冲突,即使对于同一统计数据,也会存在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政府统计部门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地进行权衡、选择和调整,以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主要应该侧重于从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使之不断提高。

    二、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统计数据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有的甚至与实际情况还相差很远。同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基层统计数据质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