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亟待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几个现实问题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907下载255次收藏

    谁都知道,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准确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的源头数,每一笔源头数据是否真实反映基层的客观实际,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所在。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这种统计管理体制运行的情况下所引发出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不去研究解决,那么要想提高统计的数据质量恐怕是一句空话。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和企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相应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这种“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表现在:地方各级统计机构在人员编制、经费方面以地方政府的管理为主,在业务方面以上级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这种双重的管理体制在上世纪9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还可以适应,而时过境迁到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和信息经济时代就显得不相适应了。由此而引发出基层统计工作中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任务在强化而基层统计队伍在弱化。近几年来,一方面随着国家和上级政府(主要指省一级政府)决策的需要,这就要求统计部门提供大量的统计数据,而上级统计机构为了满足政府的需要就必须往下级统计机构布置大量的统计报表和统计调查任务,工作量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下级统计机构(指县、乡两级)鉴于人员编制和经费限制已无力承担来自上级统计机构所布置的大量的统计业务工作。包括各种普查,定期报表和抽样调查。就以笔者所在的衡阳县来讲,我县是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辖26个乡镇,县统计局目前在编人员20人,除了领导,办公室和老同志离岗休息外,真正搞业务的只有9人,这9人要承担起农调,企调,城调这三支调查队和工业、农业、劳资、固定资产投资、贸经等9个专业的统计业务,还要完成来自上级统计部门所布置的大量调查任务,可以讲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口针。乡镇统计站的情况更令人担忧,撤区并乡以后,我县最大的乡镇有10多万人,最少的乡镇也有上万人,一般乡镇人口都在3至5万人左右,这样几万人口的乡镇连一个专职的统计人员编制都解决不了,那么要搞准一个乡镇内的工业、农业、人口等各方面的数据便可想而知了。部门统计机构较之过去来讲是在削弱,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的破产改制,原有的企业统计机构已不复存在,统计人员下岗分流。取而代之的是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它们为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很少设统计岗位或专职统计人员,即使有这个岗位也不被重视,这种统计工作(任务)在强化而基层统计队伍在弱化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

    2、工作量与工作经费不配套。要开展好一项工作,除了有人做事之外,还要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经费。作为基层统计工作来讲,基层统计机构所承担的大量工作与所需经费严重短缺,显得很不配套,这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讲大量的业务工作来自上级统计部门的布置,而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经费却要基层统计机构向地方财政去争取,至于能不能争取到经费或争取多少经费,上级统计部门也管不了。总之业务工作是要无条件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亟待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几个现实问题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