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239下载244次收藏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是统计事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特别是源头数据质量至关重要。但是在县、乡镇、村特别是乡镇和村一级统计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不完善,人员不足,素质不高

    县级统计机构力不能及。对于政府统计行政机构中最基层的县级统计局,由于机构改革的影响比较大,编制少、人员少、经费少,十多个专业,由十来个人完成,有的要兼三个专业,完成报表都是火急火燎,哪还顾得上质量。

    乡镇统计机构不够完善。一些乡镇没有独立的统计机构,跟其他站办所在一起办公,统计员一般也只有1-2名,而且还是兼职。统计员岗位不稳定,有些乡镇一两年一换,统计员刚熟悉业务又换掉了。

    到村级就更可怜了。乡镇机构改革前,村上设会计,一般统计调查都是村会计任统计员,改革后,会计工作由乡镇经管站管理,只有村主任或者村支书负责统计工作,但是他们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统计调查工作,统计数据质量也就达不到要求。

    (二)经费困难 ,难以保证正常统计工作

    由于县乡镇财政困难,对统计工作的投入较少,象县级统计局,十多个人员,年度经费预算仅四十来万,除去必要的办公经费,人均不到二万,所以,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得为经费发愁。

    乡镇一级就更为困难,湘潭县22个乡镇,总负债达7亿元,政府工作经费都很紧张,要将统计工作经费纳入预算,难上加难。往往是工作任务来了,靠统计人员和县级统计局去叫苦“讨”经费,严重影响了统计员、调查员的积极性,制约了统计工作的发展。比如,经济普查、农业普查都是各级财政分级负责,上级一般只布置任务,没有经费下拨,乡镇一级的经费筹集相当困难。而普查工作的上户调查重头戏在乡镇,但很多乡镇苦于拿不出基本的普查经费。以至于某些乡镇普查搞完了,调查员的工资还没有到位,调查员怨声载道。长此以往,乡镇统计工作将面临选调调查员困难的局面,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统计数据不准,客观和人为因素干扰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到一些客观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客观上,统计调查表格本身的指标设计和调查方式不尽合理,对统计调查造成困难,造成统计数据失真;有些指标别说基层统计人员不知道知道怎么上报,就是县级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