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 夯实基础管理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612下载180次收藏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行业的生命.统计数据不准,不仅会造成财务成本核算失实,领导决策失误,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国民经济秩序混乱、企业经营危机、统计信誉丢失。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保证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已成为业内及全社会关注统计事业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结合多年基层统计工作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统计数据失真的类型

    按照统计数据失真的成因,笔者把统计数据失真分为故意失真、制度失真和过失失真三种:
故意失真:顾名思义,故意失真就是人为地、故意地虚报满报统计数据。这种统计数据失真主要是受当前经济生活中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不正之风影响,一些单位负责人依法统计意识薄弱,受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驱使,自行修改统计资料,强令或授意统计人员编造虚假的统计报表等。

    制度失真:是与统计制度不健全有关。主要表现在统计观念缺乏创新,统计工具和方法单一,造成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弱化”,指导决策和服务管理的职能作用“淡化”。 

    过失失真:是与统计基础管理、工作者业务素质有关。主要表现为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原始资料不全,统计人员因业务不熟或粗心大意造成统计数据失真。

    二、统计数据失真的成因

    故意失真的成因:

    利益驱动是统计数据故意失真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主要原因是其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与依法纳税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尽管《统计法》明确规定不公布个体调查对象的具体信息,统计数据也不作为征税和处罚的依据,但因利益冲突,导致统计数据失真。一方面调查对象有“不愿露富”或是“怕缴税”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涉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现象。如有的私营企业所报送产值明显低于库房中的产成品价值,聘请人员做假帐或做两本帐,税务等执法部门也无从查证;行政事业单位怕缴个人所得税和向劳动保障部门交有关规费而瞒报劳动工作额和临时工人数等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或考核指标而虚报统计数据,甚至按目标任务直接按月或季度分解任务,故意伪造或篡改统计数据。

    制度失真的成因:

    第一,现行统计体制缺陷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目前的统计体制从下到上层层上报汇总数据,而各层统计人员的人事权在企业或当地政府,统计员待遇不高,监管机制又不健全,上级统计机构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基层统计员往往不是考虑怎样把统计数据搞准,而是首先考虑上报多少统计数据才能完成当地政府的目标任务,让领导满意。因此,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

    第二,现行统计调查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现行的统计报表表种太多、指标繁杂,而且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专业甚至在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报表中出现;有的指标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甚至没有意义;有的专业报表时间太紧,没有与基层单位(企业)的财务核算时间衔接,造成统计与会计核算脱节,只能预计或估计统计数据,造成统计数据与会计核算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 夯实基础管理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