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创新 改进投资统计方法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而固定投资统计数字倍受关注,搞准投资统计显得尤为重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深入,在投资统计实践中,投资统计的新形势与目前投资统计方法制度存在以下几个不适应。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与统计资料收集手段不相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经济利益主体愈来愈多元化,从而导致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日趋活跃。投资格局由原来的单一的国有投资转为国有、集体、股份、民营、个体、各种联营、招商引资、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投资形式并存的格局。而目前投资统计资料收集手段的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浓重,主要是统计员上门收集或投资单位上门送表到统计部门,还没有形成自下而上自觉地报告单位投资活动的网络体系,也没有建立区域内各部门投资活动的网络体系,这种单一的统计手段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适应,加上施工项目成倍增加,漏统、统计不实现象难避免。
二是投资计划淡化,程序简化与统计方法不相适应。在计划经济时代,投资项目的实施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层层审批,统计只要到计划部门了解投资计划就十不离八九了。但现在掌握了有投资计划文件的项目还远远不够。不需要下达投资计划文件的项目越来越多,即使需要下达计划文件,其程序大为简化。一些国有单位、民营企业和个人一旦有了投资需求,且具备了投资能力之后就可以随时自主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购置和建造。但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是指凡在报告期内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万元及5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都应纳入统计范围,强调的是全面统计,这与投资主体投资计划淡化,程序简化不适应,要及时全面地统计难度无疑比以前大。
三是投资单位的可变性、流动性、临时性与基层统计力量不相适应。投资基层单位是可变的、不稳定的,不象农业、制造业、批零贸易业和社会等专业的基层单位那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同的时期,投资基层单位不同。目前,我国的统计体制在人力配置“上大下小”倒三角和统计任务“上小下大”正三角的结构情况下,基层统计人员要负责多个专业的报表,疲于数据奔命,无时间进行投资调研。
四是投资统计的报送频率与投资项目的结算方式不适应。投资项目的
理念创新 改进投资统计方法
本文2010-03-10 15:26:5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703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