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弊端及改进建议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128下载288次收藏

    我是学统计专业的,参加工作就搞统计,在乡镇搞了3年统计后调入县统计局,一干就是18年。多年的统计生涯,历经风霜雪雨,历经坎坷磨难,历经多次统计改革,历经各种普查抽查;年年盯住年终考核,季季关注进度通报,月月修改分析报告,天天审核报表数据。天长日久,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让人难以忘怀,而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急需改进的方面也历历在目。              

    一、领导重视不够

    不能不承认,管辖的范围越小,地方领导了解情况越容易,统计工作也就很难以受到重视。同时,有些领导要资料、要考核时记得统计部门,其他时间则把统计部门忘到了脑后。有些地方领导在权衡全局利益、维护协调发展时往往不重视维护统计的权威性。

    二、统计网络的基层基础不牢固

    1、村委会秘书(会计)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目前的村秘书除应付统计部门布置的农业报表、普查表和各种抽样调查表外,还要应付农村经济管理局的报表、乡村本身的业务工作等等,同时,因其还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农业生产还得搞,怎么应付得来?统计部门每年都有统计任务布置给他,又从未看到统计部门发一分钱补助给他,其积极性凭什么调动起来?其上报的报表数据质量如何提得高?建议取消农业全面报表,全部采用抽样调查,抽中的村给予适当补助。

    2、乡镇人民政府的统计力量根本不适应统计工作的高要求。目前,乡镇统计站大多只有1个兼职统计员,不驻村、不兼职的专职统计员极少,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给乡镇的各项工作全部都要落到他1人身上,如统计站的硬件建设、农业报表、各种普查和抽样调查、历史资料整理、台账登记、统计公报、月报卡、统计提要、统计调研分析等等,太多的事和太高的要求,使乡镇统计员穷于应付。乡镇统计员不像计生专干、档案管理员、纪检组长(监察室主任),没有岗位津贴;有的乡镇甚至规定每月只报10元差旅费,统计员每年还要倒贴几百元钱来搞统计工作;有的乡镇统计员甚至要县统计局的人跟他们的书记、乡镇长讲,讲他们的工作一塌胡涂,不适合搞统计,换了算了。

    3、民营企业的统计直报工作难度太大。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的报表要求每月(甚至每旬)上报,而统计员往往是由会计兼任,企业老板在聘请会计时一般只会讲要其负责会计方面的有关事宜,当统计部门向企业布置统计工作时,会计只会认为是多余的事而不愿做,即使迫于老板的压力做了,也不会认真做,报一个月不报一个月,马虎了事。建议取消直报,与规模(限额)以下企业一样采取抽样调查。规模(限额)以下企业的数据可用抽样调查数据来推算,规模(限额)以上企业的数据为何又不能用抽样调查的数据来推算呢?拿规模以上工业来说,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笼子的条件相当苛刻,一些本已有5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的企业,因无企业营业执照或无正式法人代码等而无法挤进该笼子,导致一县内统计部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比经济局所掌握的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的个数少几十个,这种直报又有多大意义呢?还不如以5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以抽样调查获得发展趋势(增速)来推算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以获取年(季、月)度的全面资料。

    三、程序设计不合理

    统计部门设计的报表处理程序和普查数据处理程序好象总是功能不完善,不考虑基层统计报表的逻辑审核关系,不能一步到位,而要在基层统计员应用时发现问题后再一次次修改。国家(省)统计局在设计程序后为什么不自己找些基层表进行试用呢?为什么非要等基层单位发现问题后再来修改呢?农调程序换了又换,经普程序改了又改,上级经普办要求基层统计部门要随时注意程序的修改动向,随时注意下载新的程序。试想,基层统计部门如何适应?我想或许是因为统计软件属办公软件,未收基层统计部门的开发费用,又不象商业软件存在信誉、赔偿经济损失等问题而有点随意吧?建议国家(省)统计局在新的程序设计出来后,马上从区县调些基层表进行试录,把所有问题消灭后再下发给基层用,确保国家(省)统计局的形象在基层统计员眼中不受损!

    四、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1、乡镇的全面报表数据质量不高。乡镇的报表数据是由村级数据汇总而来,但村级数据又是怎么来的呢,还不是由村秘书摸脑壳填出来的,村秘书如何能知道村里一年中到底生产了多少粮食、出栏了多少头猪,等等,这样统出来的数据又有多少质量可言?

    2、乡镇核算gdp缺乏依据。乡镇在核算gdp时,其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计算依据根本无从查找,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批零贸易餐饮业没有全面统计报表;金融保险业方面,大多乡镇有且只有一个农村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大多是与县级商业银行发生关系,而县级商业银行又提供不出分乡镇的存贷款数据,其增加值如何计算?

    3、县级统计部门无力将gdp下算一级。一个县(市、区)下辖的乡(镇、街道)大多有二、三十个,县级统计部门的综合(农业)统计员能在短时间内把几十个乡(镇、街道)的gdp核算出来吗?即使勉强算出来了,其质量又能有多高呢?

    五、普查弊端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自1993年首次第三产业普查以来,各级各种普查领导小组的组长都是政府分管统计工作的副职领导,副组长有办公室(厅)副主任(副秘书长)、相关部门及统计局的主要负责人,领导机构的力量不可谓不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统计部门和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弊端及改进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