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21世纪,知识经济以崭新的经济形态引发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网络化程度显著提高,全球经济日益向国际化、一体化方向迈进,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正以不可阴挡之势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面对国内外社会经济大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反映者——统计工作,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挑战?是因循守旧、被动应付,还是勇于改革、完善自我,关乎着统计工作和统计部门的生死存亡。在此,笔者就当前的统计改革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统计改革虽涉及到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但改革重点应放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证实:
首先,从统计制度方法在统计工作中的地位来看
一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信息的采集具有导向作用。采集哪些统计信息,怎样去采集统计信息,首先要从制度方法上入手。制度可行、方法科学,采集就会顺利,就会及时快速,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统计资料,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工组合出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具有决定作用。一套科学先进,技术含量高的制度方法,既利于调查人员方便操作,减少因制度方法上的缺陷而造成差错,又有利于减少因工作环节上的失误造成的疏漏,还能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是统计制度方法对统计分析研究具有定性作用。制度方法科学适用,有利于广大统计人员全方位、宽领域地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深层次地问题,减少“数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增强统计分析的针对、适用性,提高统计分析的实用价值。
其次,从经济发展对统计工作的要求来看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统计制度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全面确立,市场经济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而且将改变现行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的统计工作,而对全新的经济运行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其固有的弊端正逐步显露出来,只有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会有统计发展的空间,而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占主导地位的统计制度方法必然成为统计改革的重点。
二是新经济的快速成长要求统计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开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成为主导,被称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就一般意义而言,是指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经济状态,其主要特征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支撑的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其核心是创新,而且是不断地创新。就我国而言,新经济主要表现为全球化、信息化、无形化和可持续发展。这种全新的经济状态在我国正快速成长,在某些地方、某些方面已逐渐取代传统经济而居主导地位。面对新经济,传统的统计工作便显得无所适从,其根本表现就是现行的统计体系落后于统计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的现实变化。如: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在我国还处于研究起步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在高技术、知识经济和服务等新领域,统计还没有充分地对此进行量化反映;统计在第三产业中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发挥,以描述物质生产领域为主的局面还没有向以描述非物质生产领域为主的趋势转变;如何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以上可以看出,这些统计工作的缺失无一不是表现为统计制度方法的不适应,因此,只有对统计制度方法进行彻底改革,才能使我们的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新经济,也才能使新经济完全接纳我们的统计工作。
三是人类自身需求的发展要求统计方法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统计工作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而人类进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就是人的需求。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人类的需求层次也呈现阶梯式地不断提高。就当前而言,改革开放在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带来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的观念的更新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绝大多数人已从满足生存需要的最原始需求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高层次需求转变。但脱胎于物质产品极端匮乏时期的现行统计制度方法,与我国人民需求层次变化相比,显得极不适应。例如,我国现阶段的统计核算仍然只注重物质领域的核算,对于非物质领域则很少涉猎;统计指标的设置仍然只注重反映人们物质产品的占有状况,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如社会安全、环境质量状况、生活幸福程度等则很少反映,因此,我国现阶段的统计制度方法已不能直观地反映人们的需求层次和需求满足程度,从而也就不能客观地反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面目,从某种意义上讲已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
再次,从统计工作当前面临的诸多难题来看
当前,统计工作,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主要表现为:(1)信息采集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统计具有一套完整的信息采集网和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但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信息采集网络和渠道被打破。一方面由于企业改制、机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基层统计机构被严重削弱,导致无人采集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成份多元化、形态多样化,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大量的经济活动因方法、制度、体制、手段等原因未被统计、观察,导致大量信息未被采集。(2)数据保质难。由于信息采集渠道的不畅、统计调查对象多样化且配合度的降低,这种按传统制度方法收集的数据很难保证质量,无法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面貌。(3)统计分析难。一方面由于数据不全面且质量无法保证,使我们的统计分析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定性不准;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制度方法指导下形成的统计分析,只能服务于产生这种制度方法的计划经济环境,在新经济时代,这种分析很难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从以上可以看出,制度方法是统计工作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抓住了这个关键环节,就抓住了统计改革的“牛鼻子”。因此,建立满足崭新经济形态下宏观决策和调控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科学高效的制度方法,是保证统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是统计工作实现快、精、准的前提。只有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方法制度,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摆脱困境,步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总体目标应是:以构建适应现代化统计方法制度的统计理论体系为基础,以建立与国际统计接轨和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核心,以合理实用、科学、规范、简洁、严谨的统计标准体系为目标,以有序、高效的统计调查管理体系为保障,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具体来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进行改革。
一、坚持观念和思维的创新,确保统计制度方法理论既能用于当前,又能支撑未来
新的理论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支撑和力量源泉,要使新确立的制度方法有其自下而上和理论土壤,理论必须创新。统计制度方法理论创新,从实质上讲就是对统计制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建立一套涵盖统计工作各环节、统计各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真正凸现统计制度方法理论对整个统计工作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讲,统计制度方法理论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在“大统计”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理论研究。“大统计”思想是针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小统计”思想而言的。“小统计”思想在统计学科上片面强调社会经济统计的独立地位,将社会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统计分支学科与“实质”科学割裂开来;在统计职能发挥上,仅仅注重统计信息职能,而忽视了统计的咨询职能和统计的监督职能;在统计制度方法建设上过分强调“中国特色”,固步自封,忽视与国际统计建设和统计发展的交流;忽视与其他宏观经济管理、调控部门的交流。因此,统计制度方法理论的研究要彻底摈弃自我封闭的“小统计”思想,将社会经济统计、数理统计、应用统计及其他经济管理科学有机结合起来,融合成一个门类齐全、相互融通的“大统计”学科。
第二,要在“与时俱进”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理论研究。统计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直接反映者,统计工作必须紧扣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离开了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统计制度方法理论的研究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统计制度方法理论的研究应当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社会进步的趋势,按照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断地进行理论的充实、丰富和更新,切忌在统计制度方法理论的研究上“画地为牢”、“自定框框”,将理论演变成一成不变的僵化教条。而应在“与时俱进”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用全新的思维,将统计方法制度理论研究成一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开放式的理论。
第三,要在“以人为本”观念的指导下开展理论研究。社会各生产要素中,人是最活跃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社会经济活动最终表现为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社会经济发展实质上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进步和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人类在各生产要素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和明显,国人素质的高低、生活质量的优劣、生活环境的好坏已越来越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在进行制度方法理论研究时,应充分重视人的这种独特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紧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确立统计制度方法时,既要进行经济总量的核算和社会总体状况的评价,更要注重反映人们的需求层次和需求满足程度,以及生活环境和生活
浅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本文2010-03-10 15:25:50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6890.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