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再认识GDP 改革GDP核算制度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555下载154次收藏

    何谓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这一统计指标的英文缩写。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gdp核算采用相同标准计算国民产出,使得各国的gdp具有理论的可比性,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联合国向世界各国推荐使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我国1985年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经过二十年的努力,gdp这一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宏观指标,日益被各级政府和经济界所接受,gdp增长的变化情况,对评价全国和某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很有必要对gdp核算的改革,对gdp指标的再认识,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方法改革gdp核算,这是政府统计面临的一个现实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gdp的缺陷及其负重情况

    gdp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其作用和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西蒙和庚兹涅茨在1941年出版的《国民收入和它的构成,1919-1938年》一书中,论述净产值和总产值之间的区别时,首次提出并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概念。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名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最权威的教科书,问世50多年来至今畅销不哀)中论述: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gdp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萎缩还是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但是,gdp核算的属性决定了其作为发展的唯一衡量尺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们不可能要求gdp满足所有方面的要求。然而,关键在于人们应该知道gdp能够做什么,又不能够做什么。从收入的角度看,gdp由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项目构成,直接表明的是净产出的结果。在作为一个生产指标方面,尚不能表明为gdp生产所支付的成本和代价,也不能表明产出带来的负面效应。从使用角度看,gdp包括总投资、最终消费和净出口。作为一个市场交换指标,不能包括没有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的生产和服务。下面就gdp的缺陷以及负重情况阐述如下。
gdp确实存在缺陷,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耗损和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不可能不消耗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耗自然资源,就会对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已被无数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近些年来,我国呼唤建立绿色gdp核算方面见诸报刊的文章不少,尽管绿色gdp还缺乏经济理论的支持,核算中也存在许多严重的技术问题,却已成为人们熟悉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持观点集中在现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计算出相应年度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的变化量,主要体现资源耗损和环境损失方面的价值评估,试图对相关环境方面gdp的缺陷进行修正。的确,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压低了资源等初级产品价格,使得资产性资源长期价值扭曲。比方说,只要砍伐树木,作为生产活动gdp就会增加,但过量砍伐后会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引起土壤流失的负因子,因而,gdp反映经济发展的时候,确不能反映它所带来的资源耗损和环境损失的代价。

    2、不能反映对未发生支付行为产生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大家知道,被萨谬尔森称为二十世纪的重大发明的gdp指标体系是为西方标准的市场经济而设计的,中国式的市场经济,就难免水土不合出现偏差了。从广义上看,gdp涵盖全部市场和非市场经济活动,对于社会化、市场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来说,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往往由雇用的职业保姆来承担,顾主需要向保姆支付报酬,相应的活动基本上反映在gdp中。而相对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家庭妇女做饭、照顾老人、养育儿童,等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非市场经济活动,绝大部分家庭由家庭成员承担,没有发生货币行为,gdp却不能反映这些活动。同时,gdp没有反映无支付行为的非市场经济活动,并致使同样的家务劳动,以发达国家对gdp的贡献则大,在发展中国家则对gdp的贡献小,形成二者的gdp不完全可比。

    3、没有准确反映一个国家财富变化。在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形成的固定资本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一个国家财富是否有效的增长。如果形成的固定资本质量差劣,还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根本无法产生资本效应,不能创造国民财富,那么再多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该国的国民财富。其表现:一是低效或无效的产出,重复计算。如一些城市的市政设施建成没多久就要拆除翻修,马路“拉链”频频被豁开、不断挖坑填平,有的道路挖挖修修反复折腾,弄得人们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但却能不断的增加gdp。再是偷工减料的各种“豆腐渣”工程带来的财富贬值甚至是负效应,然后整治这些“豆腐渣”工程再增加gdp。在这样的情况下,gdp虽然在增加,但国民财富却有可能在减少,对一个国家财富有效的增长将提出质疑。据有关专家测算,从1985年至2000年,全国创造的国民财富中,gdp的“含金量”只有78%左右,由于县及乡镇和村等基层组织财政负债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再认识GDP 改革GDP核算制度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