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 保证统计工作生命线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3-10浏览:2953下载250次收藏

    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此为依据的决策正确性与科学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赋予其更新的内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统计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客观、适用,为社会发展服好务,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从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上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少数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现了以下种种危害。

    (一)数据虚假

    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

    (二)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

    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三)数据不完整

    调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

    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做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二、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根据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我们分析认为,当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既有来自调查者的也有来自被调查者的。

    (一)源于调查者的原因分析

    调查者(统计部门)作为统计数据的调查、整理、提供者,是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他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企业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是按照国家统计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而运作,其统计内容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

    2、调查者在统计指标体系设计时,并没有考虑企业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没有考虑企业需要反映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状况等方面的统计指标。

    3、调查者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机制,激励或制约被调查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始数据。

    4、调查者一直是以单向收取数据的角色出现,几乎没有对被调查者的后续服务。

    (二)源于被调查者(原始数据提供者)的原因分析

    被调查者作为原始统计数据的提供者,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被调查者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驱动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把好统计数据质量关 保证统计工作生命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