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在2010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也很及时。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县委办、政府办、政研室、农牧局等部门做了认真的筹备,会前县委常委会听取了汇报,做了专题研究,丁书记、黄县长还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在家的全体县级领导都亲临会议,会议规格之高,参会范围之广,充分说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在昨天上午的大会上,丁书记和黄县长就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贯彻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可以说,今天的会议既是做好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统一思想动员会,也是一个明确任务、统一行动的出征会。会上印发了新的中央1号文件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农口四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总体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务实苦干,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刚才,大会表彰奖励了2009年度我县在发展马铃薯产业、草畜产业、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扶贫开发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在此,我谨代表县委、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向奋战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今天参加会议的306村的支书或主任和农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发扬成绩,正视困难,进一步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是我们战胜困难、共克时艰的一年。面对春夏连旱和秋季持续低温阴雨的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务实苦干,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成绩。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县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2009年度“农民增收先进集体”,获奖30万元;在全区农业工作会议上,我县被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授予2009年度全区马铃薯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一等奖”,获奖100万元;在全区水利工作会议上,我县被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授予2009年度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竞赛三等奖,获奖80万元;在全区扶贫工作会议上,我县被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2009年度全区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先进县,获奖10万元。可以说,过去的一年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极不平凡和大步前进的一年。我们实现了“灾年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增长不减速”的目标,为全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区、市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归功于各业务厅(局)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人大、政协的关心帮助,归功于全县各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归功于乡、村基层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增收渠道不宽,增收难度加大;二是农业基础薄弱,雨养农业和传统农业比重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支柱产业优势尚未显现,产业化水平较低;四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不够,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示范带动效果不够明显等等。可以说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难度确实很大,挑战确实很多,压力确实很重。但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部署要求上来,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拼搏,务实苦干,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奋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今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揽,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为抓手,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深化农村改革,着力夯实“三农”基础和改善民生,保持农村繁荣稳定。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达到23万吨以上,油料总产达到2.6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达到14.4亿元,增长8%,农业增加值达到7.1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增长10%。
按照这一目标和要求,今年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农民增收,抓结构调整。今年,我们要继续按照“一稳二减三扩”的思路,从做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强区域性优势产业、做优地方性特色产业的高度出发,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将相关的项目和资金向主导产业倾斜。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压减小麦、豆类等夏粮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地膜玉米、蔬菜和饲草种植面积。要通过压夏增秋等措施的落实,使全县242万亩耕地的种植结构更加趋于合理,确保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地膜玉米面积扩大到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饲草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同时,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覆膜保墒技术20万亩,要为主导产业的提质增效留够空间,打好基础。
(二)围绕主导产业,抓提质增效。马铃薯产业是我县战略性主导产业,必须要做强。今年,我们要以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完善马铃薯三级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种薯繁育基地和高产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稳定面积,提升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的基础上,推广标准化种植面积要达到80万亩,机械化作业面积要达到50万亩,今年要确保马铃薯原原种生产3000万粒,建设原种繁育基地4000亩、一级种繁育基地6万亩、良种推广应用面积达到20万亩。要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改制后的县马铃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原原种生产规模,引进和快繁适宜我县不同区域种植的新、优品种,切实提高种薯质量。按照建立国家级优质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的要求,切实抓好种薯繁育和种薯生产工作,要通过捆绑项目,整合资金,扶持佳立公司建立优质种薯生产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大规模的生产原种和一级种。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代”的要求,用好良种补贴资金和相关项目资金,扶持一批有条件的村、组和农户,采取订单等方式,生产优质种薯。要切实发挥县马铃薯产业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在全县抓好11个种薯繁育示范点和9个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其中,扶持佳立公司在马莲乡建立万亩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扶持新营乡建立万亩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务必做到任务到乡(镇),责任到人,落实到具体的村组、农户和地块。同时,要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特别是鲜薯外销和加工转化工作,叫响“**—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牌子,实现农民人民马铃薯产业纯收入700元的目标。草畜产业是我县区域性优势产业,一定要做大。今年,我们要以促进草畜产业扩量提质为目标,以牛为主、多畜并举,坚持走“家家种草、户户养殖、小群体、大规模”的路子,以示范乡(镇)、专业村建设和规模养殖户培育为抓手,通过扶持发展规模养殖场、综合示范村,带动全县以牛为主的草畜产业扩量提质。以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良种母畜补栏,多元化饲草基地建设、秸秆加工调制、黄牛冷配改良、标准化舍饲养殖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六个环节,发挥区位优势,打响“单家集清真牛羊肉”的品牌,进一步提升兴隆等3个肉牛养殖示范乡(镇)和吉强杨坊等6个综合养殖示范村的示范带动层次;继续捆绑项目资金,在暖棚牛舍、青贮池和铡草机等方面给于支持,新建硝河马昌等30个肉牛养殖专业村,培育规模养殖户1000户,新建2个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和1个饲草料配送中心。以什字乡为核心建立万亩粮饲兼用玉米示范基地,全县种植地膜玉米13万亩,各类饲草40万亩(含复种)。新建黄牛改良冷配点10个,冷配改良黄牛2.2万头,使全县年末基础母牛存栏达到6.5万头,牛饲养量达到20万头,实现农民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360元的目标。西芹产业是我县地方性特色产业,力争要做优。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我县西芹产业发展规划,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
副县长在2010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0-03-04 10:36:08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4668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