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非公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新阶层人员迅速增多,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等。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党的党建工作对仅依托原先单位组建党组织的传统架构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组织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面临着党组织如何维持自身稳定,如何维系流动性的组织成员,如何凝聚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如何发挥组织作用等诸多现实问题。临海市针对全市两新组织发展趋势特征,尤其是非公企业的新经济组织特点和分布状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在以大洋街道、东部区块等地非公企业集聚区域探索实践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转变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这是我市在扩大巩固党在新经济组织领域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实践课题内容。
一、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主要做法
所谓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就是在一定的非公企业集聚区域范围内,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统筹设置非公企业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推进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
作为新的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区域概念,包括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有形区域”,也包括融合企业产业集聚园区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企组合混合型的“无形区域”。我市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模式一: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区域化党建
在以地域为基点划分非公企业区域的同时,依托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单独组建党组织或联合组建党组织,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核心基础,带动其他企业党组织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在组织设置上,单独建立企业党组织或建立区域性联合党组织,全面覆盖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党组织的组织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党组织的辐射带动功能,涵盖区域内各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促进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在组织阵地建设上,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党建阵地的资源优势,把龙头企业的党组织阵地优势转化为区域内的党建工作阵地优势,实现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阵地资源的有效优化。
模式二:工业园区集聚型的区域化党建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大洋工业园区高度集聚的状况,探索一条适合园区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在组织设置上,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建立党组织,而是着眼于整个工业园区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将整个大洋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基层党建工作单元,设立区域综合党组织,聘用专职党务工作者,统一管理园区内企业中的“零散”党员和每一位进入园区的流动党员,并负责园区所有未建党组织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上,针对企业党员工作生活的实际状况,注重发挥园区党员的整体作用,通过义务劳动、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建设园区、服务园区。在阵地建设上,建立园区综合性党员服务中心,兼做职工活动中心,为园区党员、职工提供服务。
模式三:村企组合混合型的区域化党建
根据非公企业块状发展和村庄混合分布的实际现状,积极开展村企混合区域化党建工作。在组织设置上,按照区域联动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村企混合的综合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根据党员组织关系的实际情况,实行党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并建立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制度,组织引导党员在宣传政策法规、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在阵地建设上,建立综合性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并与所在村的活动阵地共享共用。
二、基本成效
1、构建了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的双轮齐驱基层组织体系。区域共建将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
一、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主要做法
所谓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就是在一定的非公企业集聚区域范围内,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统筹设置非公企业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推进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
作为新的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区域概念,包括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有形区域”,也包括融合企业产业集聚园区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企组合混合型的“无形区域”。我市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模式一: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区域化党建
在以地域为基点划分非公企业区域的同时,依托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单独组建党组织或联合组建党组织,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核心基础,带动其他企业党组织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在组织设置上,单独建立企业党组织或建立区域性联合党组织,全面覆盖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党组织的组织资源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党组织的辐射带动功能,涵盖区域内各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促进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在组织阵地建设上,紧紧依托龙头企业党建阵地的资源优势,把龙头企业的党组织阵地优势转化为区域内的党建工作阵地优势,实现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阵地资源的有效优化。
模式二:工业园区集聚型的区域化党建
针对中小型企业在大洋工业园区高度集聚的状况,探索一条适合园区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在组织设置上,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建立党组织,而是着眼于整个工业园区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将整个大洋工业园区作为一个基层党建工作单元,设立区域综合党组织,聘用专职党务工作者,统一管理园区内企业中的“零散”党员和每一位进入园区的流动党员,并负责园区所有未建党组织企业的党建工作。在党员教育管理上,针对企业党员工作生活的实际状况,注重发挥园区党员的整体作用,通过义务劳动、结对帮扶等公益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建设园区、服务园区。在阵地建设上,建立园区综合性党员服务中心,兼做职工活动中心,为园区党员、职工提供服务。
模式三:村企组合混合型的区域化党建
根据非公企业块状发展和村庄混合分布的实际现状,积极开展村企混合区域化党建工作。在组织设置上,按照区域联动的思路,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村企混合的综合性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上,根据党员组织关系的实际情况,实行党员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并建立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制度,组织引导党员在宣传政策法规、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在阵地建设上,建立综合性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并与所在村的活动阵地共享共用。
二、基本成效
1、构建了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的双轮齐驱基层组织体系。区域共建将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作为
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状况调研建议下一篇:社区党建区域化的实践与探索
本文2009-10-08 23:15:5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3806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