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深化改革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10-07浏览:2029下载222次收藏

在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铁路的投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加快改革的步伐。随着对投融资体制的重大改革及对传统行政审批制做出的重大修改,都会对工程造价管理从不同角度提出新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铁路建设的特点是:点多线长、不可预见因素多。工程造价管理更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综合性、系统性管理。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各方面配套措施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工程造价管理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1、工程造价管理的深化改革,需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铁路建设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定额、取费和编制办法都作了较大的改进和多次修订补充,使其逐步接近实际并日趋科学合理。但由于政策、法规、规章和办法实施的时效性,基建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的施工环境、社会环境及产权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工程含量、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等也都较以前有了很大差别,这使它已不能充分反映施工难度越来越高的现实及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规章、办法的相对滞后,再加上现行“按章办事”的管理模式,使概算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准确反映工程的实际需要。影响概算准确性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设计,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而一项设计搞得好与否关键在人,人有没有积极性关键在机制。设计系统因制衡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在设计中产生了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对某些问题分析论证时,设计者不是想如何把问题分析透,而是考虑如何能说服上级领导,以期得到相应的批准和支持,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必然导致设计概算不能真正起到有效控制投资的作用。

前一段时期,在我们的大中型项目中,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以及资金来源的各异,使得项目之间计划与市场的成分各不相同,从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投资主体不明确。设计上缺乏制衡机制,而在具体施工中又缺乏有效监督,在掺杂一些人为因素后,造成概算的一超再超;另一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由于实际存在的买方市场及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投标结果基本是低标中标,使工程投资一降再降。基本相同的工程及施工队伍,在基本相同的时间里,工程投资出现如此大的差别,这不仅扰乱了市场,造成了概念的混乱,更使概算编制工作失去了真实性、严肃性,这严重影响了工作的可信度。例如:最近新批复的1条合资铁路150多公里,投资3.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200多万元,尽管其工程简单,但用我们的编制办法是无法编制出来的。目前有些项目由于资金筹措困难及其他一些原因,通过修改编制办法和降低取费标准,达到压低造价减少工程投资,对这种做法虽说是褒贬不一,但个别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施工单位已经退场,就不能不再次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这其中有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有不尽合理的地方。又如:目前,有些在实际施工中确实而又必须发生的费用,概算却不含或明显偏低,而有或没有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概算的编制,这是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的编制办法、定额还存在不合理以及不准确的地方。随着投资结构的日益多元化,可能会有越来越多建设项目的概算不再“规范”。如何解释这些问题,将影响到近期乃至中长期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方向。

随着投资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融资渠道的日益多元化及投资主体的逐步明确,人们对资金来源、用途关注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似乎离开资金任何问题都无从谈起。目前在经济因素越来越起主导作用的形势下,工程造价管理在铁路建设中也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目前在铁路建设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工程造价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深化改革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