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设者平等竞争问题探讨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09-09-17浏览:2933下载252次收藏

我想围绕“七一”讲话谈几个问题。第一,怎么理解“七种人”是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第二,怎么让建设者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第三,怎么当一个合格的建设者。我重点谈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

近一年半来,总书记对非公经济的讲话共有五次。第一次是去年在广东视察的时候,提出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富了以后要思源;富了以后要走出国门去发展,到中西部去,尽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二次是过了几个月之后,他到浙江考察民营企业,一连看了七家,看到有些民营企业搞得很好,特别是正泰集团。一个修鞋匠出身的企业家南存辉,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市场经济这个大学校里,做到年销售额50亿。总书记很有感触,就民营企业怎样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做了很重要的指示。第三次是去年年底,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私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对他们的贡献做了充分肯定。那时还没讲建设者。第四次是在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特意到民建、工商联联组,专门听民营企业家的意见。总书记听完后作了重要的讲话,这就是“两个坚定不移,三个结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要坚定不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坚定不移;把自己的发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市场法则与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把自己的发展同全社会共同富裕结合起来。第五次是这次“七一”讲话。总书记指出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技术人员、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其它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总书记讲了现在的情况跟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关系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现在有很多新情况。第一个不同,是共产党掌了权。第二个不同,中国不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搞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很不发达而且极不平衡的社会夺取政权之后,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搞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我们得老老实实承认,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第三个不同,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再是像马克思当年设想的那样搞计划经济。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共同竞争。离开这三个最基本的东西,抠马克思当初怎么讲的,列宁当初怎么讲的,而不与时俱进,那是教条主义。所以我们现在谈论新的社会阶层时候,特别是非公经济人士、私营企业的时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是看表现,二是看贡献,三是看对谁有利。

私营企业现在是176万户,就业人数是二千多万,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现在是五千多万,两个加起来将近八千万,相当于现在国有企业的就业人数(七千多万)。国有企业靠国家投资,国家花了多少钱投资才解决了七千多万人的就业?而非公经济八千万的就业人数,政府没投资就解决了,这就是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生活多样化的需求。过去是短缺经济,什么东西都凭票供应,现在什么都多得很,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因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有了竞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人民得利,最终对执政的共产党有利。现在的非公有制经济,既不是旧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又不是解放初期的老工商业企业,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通过改革开放新出现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形式,它同处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互相对立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再也不是无产者了。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来作为判断人们政治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及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贡献是什么呢?我认为,最突出的就是解决了就业问题,不妨先回顾一段历史。

1979年1月份,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不久,小平同志找了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左耕虞等五位老工商业者座谈,一块吃火锅,现在称为“五老火锅宴”。小平要求工商联和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提出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些,人要用起来,钱要用起来。一开始就讲建设,要求大家当建设者。

1979年,国家碰到一个大难题,八百多万知青返城,回城没事干,怎么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了一个调查,给中央写报告,希望允许他们搞一些修鞋、大碗茶之类的社会服务,但是不允许雇工,文件明确规定不许雇工。经过文化大革命,“斗私批修”十多年,怎么能让雇工呢?那时,是称闲散劳动力,也不叫失业,而叫待业,可以组织他们从事修鞋、手工业的服务的个体劳动。到1980年9月14日,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和雇工问题,召集各省的省长开了一个星期的会,最后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意见,规定个体工商户可以请1至2个帮手,有特殊技术的可以带5个学徒,回避“雇工”这两个字。因此到了1983年,1号文件提出了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养能手可以请帮手带学徒,可以参照城市的办法。为什么不能超过2个帮手、5个学徒,谁也说不清楚,一共7个,超过7个就是剥削,就不是个体劳动者而是私营企业了。这时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徽的傻子瓜子。它是个体户搞起来的,雇工超过七个,而且此人文化程度很低,毛病很多,赚了一百万,这还得了吗?当地不少领导认为这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有人建议把他抓起来。为这事,小平讲了两次,第一次是1984年10月22日,在中顾委三次全体会议上,他讲,不能抓,不能动,傻子瓜子坏不了社会主义,变不了资本主义。第二次在1992年南巡的时候,又提到这个问题,说无论如何不能动,一动就使人觉得党的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关于私营企业的问题,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终于有了突破,允许私营企业雇工超过8个,承认了雇工。8年时间终于突破了雇工问题。到了1990年以后,我们动员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最好的办法就是安置下岗职工就业,雇工这词就逐步淡化了,变成了帮助国有企业解困,雇工不再被看成是雇用劳动和剥削了,而是为促进社会稳定作贡献。所以在雇工这个问题上,怎么解决的,不是通过争论来解决的,而是通过实践来解决的。

现在再看私营企业的财产问题。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私营企业现在一共是176万户,投资人是395万,注册资本总额13300亿,平均每户注册资本75万,投资者每个人33万。这钱是怎么来的,我们作了调查,这些人是从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中分化出来的,区别于一般劳动者,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特别是搞运输的人,搞金融的人,信息比较灵通的人,是敢于冒险善于经营的人,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的资金通过多种形式来筹集,主要来源是家庭成员的劳动所得、经营所得的积累和向银行贷款,以及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不是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原始积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其特定的含义,不可乱套用。马克思所说的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手段,强迫农民与土地分离,变成无产者,而与此同时形成资本的积累。

再看如何支配使用财富。谈及消费问题,我们在全国31个省市作了调查,私营企业主的消费,平均每人每年是9万多,这个数字跟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消费是不成比例的。据2001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的调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建设者平等竞争问题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