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由于受历史、环境、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就必须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尽管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农村扶贫攻坚、发展县域经济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有效的工作,但与周边发达地区和外地相比,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新一届扶贫开发领导集体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引领扶贫开发更加有效发展,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当前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努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但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仍然较多,进一步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扶贫开发任务相当繁重。突出表现在:一是脱贫成本增加,由于目前解决和巩固温饱的难度加大,所以脱贫的总成本比以前有明显提高;二是减贫速度减缓;三是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片、线并存的特征;四是贫困群众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五是新农村建设给扶贫开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扶贫开发开展的是整村推进,而新农村建设抓的只是一个自然村,从而造成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群体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
二、当前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难以处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扶贫开发的重点是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新农村建设则是建设美好生态家园;二是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有的村光修一条路、建一座桥就需要好几十万元,剩余的生产发展项目只能望而却步,达不到脱贫的目标;三是产业化扶贫愿望是好的,但往往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牵涉到不仅仅是基地、企业,而且还关联到贫困农户的素质,如果一方出了问题就牵动了全局;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存在着重培训轻转移。
三、当前农村贫困特点
当前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贫困村、特殊贫困片区、边远村庄,呈现点、片、线分布特点,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地方基础条件差,道路不畅通,水和设施落后,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无法满足;二是文化素质低下,家庭主要成员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其子女因上不起学,初中毕业的极少,这样的家庭文化结构,农业科技知识难以掌握;三是思想保守,甘愿受穷,有过一日算一日的打算;四是缺乏资金,有的农户想发展生产,但因无钱只能是望发兴叹;五是天灾人祸,因病因灾,拖垮家庭经济;六是小孩上学负担重,举债供养子女上大学;七是鳏寡孤独,无劳动能力。这些贫困群体除无劳动能力享受民政救助外,其余都为有劳动力,通过一定的帮扶,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通过调查,我们决定把全县100个特困村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主战场,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来践行新时期下的科学发展观。
(一)把特困村建设作为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主战场的必然性
根据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前的调查摸底,2008年底全县有农村贫困人口18.5万人,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有7.82万人,相对贫困人口10.68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40%。今年我县有县级特困村(以下简称“特困村”)100个,特困村总数占全县总村数的25%。这100个特困村的主要特点:一是地理位置特殊,主要分布在中高山峡谷区、深丘岭谷区和低山河谷区。二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三是特困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存在“三低五难”,即三低是生产生活水平低、贫困人口的素质低、抗灾减灾能力低,六难:饮水难、行路难、增收难、就医难、上学难。由于特困村具有以上特点,县委县府决定把100个特困村建设作为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必然选择,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选择,是我县扶贫开发规划顺利实施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县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开县的必然选择。
(二)我县特困村建设的实践
1、特困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人口为首要对象,以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为重点,以“两增两减”为目标,按照“基础拉动、产业推动、园区带动、部门互动、科教促动”的扶贫开发思路,以“连片开发、产业覆盖、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为项目开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突出基础建设,重抓主导产业,注重公益事业,猛攻薄弱环节,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程。
2、特困村建设的特点。一是重点突出。以规划为蓝本,以项目为载体,对特困村建设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人口基本素质为核心,以扶贫工程为建设内容,扶贫资金
一、当前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努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明显进步。但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仍然较多,进一步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扶贫开发任务相当繁重。突出表现在:一是脱贫成本增加,由于目前解决和巩固温饱的难度加大,所以脱贫的总成本比以前有明显提高;二是减贫速度减缓;三是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片、线并存的特征;四是贫困群众群体呈现大进大出的态势;五是新农村建设给扶贫开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扶贫开发开展的是整村推进,而新农村建设抓的只是一个自然村,从而造成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群体的愿望无法得到满足。
二、当前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是难以处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扶贫开发的重点是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而新农村建设则是建设美好生态家园;二是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有的村光修一条路、建一座桥就需要好几十万元,剩余的生产发展项目只能望而却步,达不到脱贫的目标;三是产业化扶贫愿望是好的,但往往实施起来非常困难,牵涉到不仅仅是基地、企业,而且还关联到贫困农户的素质,如果一方出了问题就牵动了全局;四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存在着重培训轻转移。
三、当前农村贫困特点
当前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贫困村、特殊贫困片区、边远村庄,呈现点、片、线分布特点,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是这些地方基础条件差,道路不畅通,水和设施落后,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无法满足;二是文化素质低下,家庭主要成员基本上是小学文化程度,其子女因上不起学,初中毕业的极少,这样的家庭文化结构,农业科技知识难以掌握;三是思想保守,甘愿受穷,有过一日算一日的打算;四是缺乏资金,有的农户想发展生产,但因无钱只能是望发兴叹;五是天灾人祸,因病因灾,拖垮家庭经济;六是小孩上学负担重,举债供养子女上大学;七是鳏寡孤独,无劳动能力。这些贫困群体除无劳动能力享受民政救助外,其余都为有劳动力,通过一定的帮扶,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通过调查,我们决定把全县100个特困村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主战场,通过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来践行新时期下的科学发展观。
(一)把特困村建设作为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主战场的必然性
根据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前的调查摸底,2008年底全县有农村贫困人口18.5万人,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有7.82万人,相对贫困人口10.68万人,贫困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40%。今年我县有县级特困村(以下简称“特困村”)100个,特困村总数占全县总村数的25%。这100个特困村的主要特点:一是地理位置特殊,主要分布在中高山峡谷区、深丘岭谷区和低山河谷区。二是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三是特困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存在“三低五难”,即三低是生产生活水平低、贫困人口的素质低、抗灾减灾能力低,六难:饮水难、行路难、增收难、就医难、上学难。由于特困村具有以上特点,县委县府决定把100个特困村建设作为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主战场,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必然选择,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选择,是我县扶贫开发规划顺利实施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县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开县的必然选择。
(二)我县特困村建设的实践
1、特困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尚未解决温饱的特困人口为首要对象,以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为重点,以“两增两减”为目标,按照“基础拉动、产业推动、园区带动、部门互动、科教促动”的扶贫开发思路,以“连片开发、产业覆盖、综合治理、整体推进”为项目开发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突出基础建设,重抓主导产业,注重公益事业,猛攻薄弱环节,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程。
2、特困村建设的特点。一是重点突出。以规划为蓝本,以项目为载体,对特困村建设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人口基本素质为核心,以扶贫工程为建设内容,扶贫资金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本文2009-06-07 14:36:5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659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