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文的生态写作
“生态写作”是目前写作领域广泛探讨和研究的一个新的概念,“生态作品” 不断受到人们的认同和称赞,那么生态写作能不能在应用写作中得到借鉴与应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点探索和思考,并愿和应用写作界同仁共同探讨应用写作新的理论。
一、生态写作的概念及其来源
“生态”一词源自希腊文“eco”,意为家或生活场所。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ernst haeckel) 提出并创立了生态学。生态学原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的供养关系,近年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也纳入生态学的研究范畴。随着人类环境的恶化以及危机的产生,“生态”一词主要作为“环境”概念被广泛的使用并进入人们的社会以及政治生活领域。人们在使用“生态”一词的时候,赋予了它三种含义:一是自然生态,包括活生物在自然界中与环境的生存关系,当然也包括人类在自然界中与环境的生存关系。二是社会生态,主要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周围环境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三是原有生态,主要包括与现代相比原始的、原有的事物以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生态文明”一词中的“生态”就包含了这样的多重含义关系。
生态写作的概念大概出现在2000年左右,但开始不叫生态写作,而是“原生态散文”写作,大概受原生态音乐的影响。“原生态散文”写作的最早提出者是陕西散文家黄海。但由于媒体关注不够,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理论配合呼应,故而,没有引起足够的广泛的关注。在2006年5月湖南郴州“全国散文期刊联席会”上,又有作家提出“原生态散文写作”这个概念,提醒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自己过去的审美观念或定势”①。原生态散文的显露大致是2007年的事情,2007年8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原生态散文十三家》和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她们》两书,成为彰显原生态散文的亮点,尽管两本书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散文原生态写作”的理念却得到了强有力支持与佐证。紧接着,上海陈友中出版了《生态写作》一书,大胆地尝试着写作思维的革新与写作理论的重建。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写作,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根据人们所推崇的生态作品以及有关学者的探讨来看,生态写作的含义大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指关注自然、关注人与环境关系的写作。美国的艾布尔在《环境的想象》中指出:这种写作以及作品以对环境负责的精神进行着“所从事的文学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和反映,进行着一种对环境与对人负责的“生态写作”。正像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所说的那样:“大自然要求凝神注视和不断的内心工作”,要求“用艺术家所能看到的大自然的美使我们高尚起来”。这种生态写作就是通过“不断的内心工作”即艺术创造,通过关注自然来关注人,来审视现代社会和工业文明在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生态价值共识与创作倾向。如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人与地球丛书》,被认为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写作”。这套丛书由多部作品组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文学性为一体,包含着作者对地球母亲关爱的深情与理解的渴望。他们注意在人类生存的历史和现实的宽广背景上,考察地球,将自然地理人文化,显现着温暖的人道情怀与理智的生存意识。
二是旨在提倡反映生活的“原态原貌”、“原汁原味”的写作,以及强调作者的“在场”和作品的“临场感”。 正像四川的田俊先生在《真实、真情、真味——浅议原生态写作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所指出的:原生态这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先被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文学形态,如《原生态散文十三家》一书。书中作品大多反映了深入生活本质、直面当下的现场感和精神向度,倡导和实践了以“以最低的姿态贴近大地和生活”,以“大地原声与现场精神、人间烟火与众生关怀”②为关键词的“原生态散文写作”主张。例如: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用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在人心中活着的,必是巨莽大禽。在人身边活下来的,却只有这群温顺之物了。人把它们叫牲口,不知道它们把人叫啥。 ——《人畜共居的村庄》
三是指一种用质朴自然、清新真实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方式。田俊先生认为生态写作就是作者通过文字描写,用朴素自然、清新真实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活生生地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式,它的特点是用语质朴,感情真挚,回归自然,回归人性。他说:原生态写作就像一股山涧的清泉,静静地滋润着山中的树林草木,让其焕发出绿意盎然;原生态写作似一位平凡憨厚的农夫,用他粗糙的双手,在贫瘠的大地上,种植出富饶的庄稼;原生态写作就像我们的母亲,总是用最简单的话语,传递出最为厚重的爱和情感。总之,在他看来,原生态写作,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而且是直抵人心、拥抱人性、回归自然的写作方式。目前反映这类写作思想与写作方式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长篇农村绿色题材小说《不灭的村庄——杏花村》就是其中的代表。
二、关于应用文的生态写作
应用文是应用性的文体,能否进行生态的写作,或者是否需要生态的写作,笔者认为,由于应用文更加贴近生活的现实,更应该进行生态的写作,以获得“真实、真情、真味”,从而更好地感化社会,影响政治及行政管理的实践,达到应用的目的。同时,应用文千人一面的僵化的文风,“八股”的形式,严重地阻碍着应用文的发展,也影响着应用文的使用价值,倡导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应用文的生态写作?试提出以下意见。
(一) 应用文的生态写作在题材上要更多地反映生态文明,关注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反映时代的要求
20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出现充分表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畸形发展。这样,生态危机几乎将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放大”成了社会问题,任何细微的生态环境变化都可能在人类社会产生“蝴蝶效应”。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思人类行为及其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运动在各个知识领域兴起。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等各大领域都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绿化”,而“绿化”无一例外地以谋求确立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特征。哲学开始了“荒野转向”,将伦理关怀惠及到非人类的世界
试论应用文的生态写作
本文2009-05-03 11:14:57发表“写作交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2031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