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法医病理检验的因素
【摘要】法医尸检过程中难辨或易混尸体现象、操作中人为现象均影响病理解剖结论的正确性和客观性,总
结尸体搬运、生前抢救、尸体腐败及解剖、切片制作观察过程中造成的常见人为现象及难辨尸体现象,并提出相应干
预措施以期得出合理的鉴定结论。
【关键词】法医;尸检;人为现象
【中文图书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4—0308—03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nsic pathologic analysis.guo shoo币 l,, n chen xiao-gang, department of
forensic patholosy ofhuaxi preclinical and forensic medic&n college ofsichuan university,610041.
【abstract】 e correct and ive conclusion after forensic pathologic autopsy is often influenced by the ambigu—
ous or dificult—identified postmortem phenomena and artif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requent artifact and postmortem
phenomenon which have been made during transportation,rescuing,putrefaction and autopsy and,slide making and observ—
ing,then suggests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in order to make a reasonable conclusion.
【key word】forensic medicine,autopsy,artifact
尸体剖验是法医病理检验的重要技术手段,其
操作直接影响鉴定结论,并最终对案件的定性起到
重要作用。尸体解剖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均很强的
工作,不仅要求操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且要对尸
体解剖操作、各种尸体现象、人工假象等有充分的认
识,才能准确、客观的完成尸体检验工作。当前,由于
对尸体上各种现象以及尸体剖验中的人工现象认识
不足,导致鉴定结论出现分歧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
就对尸解中人为现象进行评价,以供同仁参考。
一
、与尸体剖验操作无关的尸体现象
与尸体剖验操作无关的尸体现象主要有以下3
种情况:
1.尸体搬运过程中形成的损伤:常表现为双肘
外侧的皮肤擦挫伤,主要是尸体碰撞冻尸冰柜所致。
其次为双足跟擦挫伤,主要是死者身长过长,双侧足
跟嵌在抬尸板上。甚至有搬运尸体时掉落造成颅骨
骨折,头部剖验时无生活反应,仅见单纯骨折。此类
损伤缺乏生前损伤特征,分布部位特殊,易于做出正
确的解释
2.抢救过程造成的损伤:死者在临死前抢救造
成的损伤,电外科手术所致烧伤误认为枪弹伤遗留
痕迹【lj,心肺复苏造成侧胸壁、上腹壁擦挫伤易被误
认为意外或故意伤害。[21胸外按摩主要造成肋骨骨
折、胸骨骨折,甚至心脏破裂肺大泡破裂.胃破裂或
气管插管导致咽喉部的损伤。raven,kathy等[31人在
50例进行复苏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的尸检材料
进行统计分析,其中74%气管插管产生直接损伤,
包括口腔损伤(28%),咽后壁损伤(16%),会厌损伤
(22%),梨状隐窝损伤(12%),喉头和气管粘膜损伤
(64%),舌肌出血(14%),颈部皮下损伤(4%)。医源
性损伤均为濒死期形成,均有生前伤的特征。其分布
及表现均有特征性 但是在一些医患纠纷案例中,易
于引起医患双方的争论。
3.尸体现象:腐败尸体头面部青紫肿胀、口鼻血
性液体溢出被误认为是中毒,或粘膜出血被误认为
机械性窒息,腰背的尸斑被误认为是打伤,阴囊皮肤
皮革样化被误认为擦挫伤,因尸体仰卧时间过长出
现小脑扁桃体压迹而诊断为小脑扁桃体疝。由于腐
败产生的大量气体导致组织内压或腹内压明显增高
致新近愈合创口再度裂开 、小肠经膈肌疝入胸腔。
[作者简介]郭少蜂(1980一),女,汉族,山西省长冶市,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86—28—85434525/85501553;
e-mml:gshaoeng2004@126.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4期)
解剖腹部时.误把胆囊中胆汁死后浸润周围组织误
认为胆汁性腹膜炎.把小肠因坠积尸斑节段发紫或
变黑误认为肠坏死。或粗暴取脾脏导致脾门破裂误
认为外伤性脾破裂。高坠死者颈部骨折及
软组织挫伤出血发生率较高『5j,易被误认为机械
性窒息,可通过案情及进一步解剖明确。
二、尸体解剖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假象
解剖头部时,由于用力扳颅骨致头顶部硬脑膜
下桥静脉破裂,去处颅盖骨后顶部硬膜下可见少量
出血。解剖颈部时,损伤血管(颈外动脉、颈静脉)导
致出血。解剖胸部时,解离胸锁关节前应先检查胸
腔,防止因取下胸骨时的血液进人胸腔而被误认为
是胸腔积血。解剖时损伤颈动脉或主动脉,导致脑底
动脉环或冠状动脉内出现空气泡,易误认为脑、心空
气栓塞。上述现象一旦出现,对于观察和解释工作造
成干扰,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可以有效避免。
三、组织学检查过程中的人工现象
主要是在大体标本的取材以及显微镜下观察时
对于一些人工现象和尸体现象的分辨。
1.取材部位:取材部位对于组织学诊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取材部位的大体分布状况缺乏
了解,容易做出错误的组织学诊断。如双肺背侧血液
坠积区域取材,显微镜下显示为肺间质淤血水肿:心
脏室间隔近中心纤维体处可见纤维间质穿插分隔心
肌纤维,易被误认为瘢痕灶。心瓣膜粘液性变易误诊
为粘液脱垂;小肠血液坠积部位,显微镜显示水肿充
血,血液细胞漏出,易误诊为坏死性肠炎。
2.显微镜观察:对于各种生理、病理表现缺乏足
够的了解,影响病理诊断。显微镜下少量炎细胞出现
诊断为脑膜炎、心肌炎、支气管炎;或在同外界接触
的组织中发现淋巴组织诊断为支气管、胃肠炎、肝
炎。年龄增加,窦房结有脂肪细胞增多,诊断为脂肪
浸润;冠状动脉内膜略增厚,诊断为冠心病。或脑血
管壁因切片制作原因诊断为脑血管瘤.或脾切片过
染,诊断为脾出血。或脑血管高度淤血掩盖血管壁,
而诊断为多灶性挫伤出血。
四、预防及干预措施
尸体检验中各种干扰因素有些是难以避免的.
有些则可以避免。根据案件尸体处理程序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讨论:
1.尸体搬运:尸体由法医或者其它人员如殡仪
员搬运,在采取措施移动
结尸体搬运、生前抢救、尸体腐败及解剖、切片制作观察过程中造成的常见人为现象及难辨尸体现象,并提出相应干
预措施以期得出合理的鉴定结论。
【关键词】法医;尸检;人为现象
【中文图书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4—0308—03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orensic pathologic analysis.guo shoo币 l,, n chen xiao-gang, department of
forensic patholosy ofhuaxi preclinical and forensic medic&n college ofsichuan university,610041.
【abstract】 e correct and ive conclusion after forensic pathologic autopsy is often influenced by the ambigu—
ous or dificult—identified postmortem phenomena and artif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frequent artifact and postmortem
phenomenon which have been made during transportation,rescuing,putrefaction and autopsy and,slide making and observ—
ing,then suggests some measures to prevent in order to make a reasonable conclusion.
【key word】forensic medicine,autopsy,artifact
尸体剖验是法医病理检验的重要技术手段,其
操作直接影响鉴定结论,并最终对案件的定性起到
重要作用。尸体解剖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均很强的
工作,不仅要求操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且要对尸
体解剖操作、各种尸体现象、人工假象等有充分的认
识,才能准确、客观的完成尸体检验工作。当前,由于
对尸体上各种现象以及尸体剖验中的人工现象认识
不足,导致鉴定结论出现分歧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
就对尸解中人为现象进行评价,以供同仁参考。
一
、与尸体剖验操作无关的尸体现象
与尸体剖验操作无关的尸体现象主要有以下3
种情况:
1.尸体搬运过程中形成的损伤:常表现为双肘
外侧的皮肤擦挫伤,主要是尸体碰撞冻尸冰柜所致。
其次为双足跟擦挫伤,主要是死者身长过长,双侧足
跟嵌在抬尸板上。甚至有搬运尸体时掉落造成颅骨
骨折,头部剖验时无生活反应,仅见单纯骨折。此类
损伤缺乏生前损伤特征,分布部位特殊,易于做出正
确的解释
2.抢救过程造成的损伤:死者在临死前抢救造
成的损伤,电外科手术所致烧伤误认为枪弹伤遗留
痕迹【lj,心肺复苏造成侧胸壁、上腹壁擦挫伤易被误
认为意外或故意伤害。[21胸外按摩主要造成肋骨骨
折、胸骨骨折,甚至心脏破裂肺大泡破裂.胃破裂或
气管插管导致咽喉部的损伤。raven,kathy等[31人在
50例进行复苏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的尸检材料
进行统计分析,其中74%气管插管产生直接损伤,
包括口腔损伤(28%),咽后壁损伤(16%),会厌损伤
(22%),梨状隐窝损伤(12%),喉头和气管粘膜损伤
(64%),舌肌出血(14%),颈部皮下损伤(4%)。医源
性损伤均为濒死期形成,均有生前伤的特征。其分布
及表现均有特征性 但是在一些医患纠纷案例中,易
于引起医患双方的争论。
3.尸体现象:腐败尸体头面部青紫肿胀、口鼻血
性液体溢出被误认为是中毒,或粘膜出血被误认为
机械性窒息,腰背的尸斑被误认为是打伤,阴囊皮肤
皮革样化被误认为擦挫伤,因尸体仰卧时间过长出
现小脑扁桃体压迹而诊断为小脑扁桃体疝。由于腐
败产生的大量气体导致组织内压或腹内压明显增高
致新近愈合创口再度裂开 、小肠经膈肌疝入胸腔。
[作者简介]郭少蜂(1980一),女,汉族,山西省长冶市,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tel:+86—28—85434525/85501553;
e-mml:gshaoeng2004@126.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4期)
解剖腹部时.误把胆囊中胆汁死后浸润周围组织误
认为胆汁性腹膜炎.把小肠因坠积尸斑节段发紫或
变黑误认为肠坏死。或粗暴取脾脏导致脾门破裂误
认为外伤性脾破裂。高坠死者颈部骨折及
软组织挫伤出血发生率较高『5j,易被误认为机械
性窒息,可通过案情及进一步解剖明确。
二、尸体解剖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假象
解剖头部时,由于用力扳颅骨致头顶部硬脑膜
下桥静脉破裂,去处颅盖骨后顶部硬膜下可见少量
出血。解剖颈部时,损伤血管(颈外动脉、颈静脉)导
致出血。解剖胸部时,解离胸锁关节前应先检查胸
腔,防止因取下胸骨时的血液进人胸腔而被误认为
是胸腔积血。解剖时损伤颈动脉或主动脉,导致脑底
动脉环或冠状动脉内出现空气泡,易误认为脑、心空
气栓塞。上述现象一旦出现,对于观察和解释工作造
成干扰,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可以有效避免。
三、组织学检查过程中的人工现象
主要是在大体标本的取材以及显微镜下观察时
对于一些人工现象和尸体现象的分辨。
1.取材部位:取材部位对于组织学诊断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取材部位的大体分布状况缺乏
了解,容易做出错误的组织学诊断。如双肺背侧血液
坠积区域取材,显微镜下显示为肺间质淤血水肿:心
脏室间隔近中心纤维体处可见纤维间质穿插分隔心
肌纤维,易被误认为瘢痕灶。心瓣膜粘液性变易误诊
为粘液脱垂;小肠血液坠积部位,显微镜显示水肿充
血,血液细胞漏出,易误诊为坏死性肠炎。
2.显微镜观察:对于各种生理、病理表现缺乏足
够的了解,影响病理诊断。显微镜下少量炎细胞出现
诊断为脑膜炎、心肌炎、支气管炎;或在同外界接触
的组织中发现淋巴组织诊断为支气管、胃肠炎、肝
炎。年龄增加,窦房结有脂肪细胞增多,诊断为脂肪
浸润;冠状动脉内膜略增厚,诊断为冠心病。或脑血
管壁因切片制作原因诊断为脑血管瘤.或脾切片过
染,诊断为脾出血。或脑血管高度淤血掩盖血管壁,
而诊断为多灶性挫伤出血。
四、预防及干预措施
尸体检验中各种干扰因素有些是难以避免的.
有些则可以避免。根据案件尸体处理程序从以下几
方面进行讨论:
1.尸体搬运:尸体由法医或者其它人员如殡仪
员搬运,在采取措施移动
影响法医病理检验的因素
点击下载
上一篇:机动车外后视镜对人体损伤的研究下一篇:关于医患冲突的原因及对策的法学思考
本文2009-03-26 14:15:48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1409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