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临床实践来认识中药性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钟情于用中医中药进行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中医中药的应用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许多年以来,从事中医中药事业的工作者,对药性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对古代医药经典、古籍或医药文献等书本上记载的或者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上,而忽略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探索。因此,笔者想借此文与广大医药同仁共同探讨,并望能唤起广大医药工作者从重视临床实践出发来认识和验证中药性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中药药性的认识来自临床实践
所谓“中药药性”即指中医认为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最根本的是药物的治疗作用,没有治疗作用,一切都是空谈。而中药药性的认识绝非首先来自古圣先贤的超人智慧,正如徐灵胎所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只能来自临床实践;同现代医药科学体系不同的是,中药先有临床实践,先有疗效,然后才有理论,在临床实践之前,没有经过诸如化学分析、动物实验之类的临床前研究,除实践外,没有任何其他指导原则、指导理论。无论“医巫同源”、“医食同源”都是站不住脚的。
现代科学的辉煌成就不容怀疑,但是也应该承认,中医药的许多实践经验还未能从现有的科学知识阐明机制,现代科学对于中医药学的探索日益深入,现有的认识不是止境。反过来讲,任何古圣先贤的药性认识也不是顶峰,只有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药性认识总归会不断发展,总是后来居上。
前人师古,从尊重临床经验的角度来看,原也无可厚非,但机械地划定“古”的范围则未必合适,无论以汉、晋以前为古,以唐、宋以前为古,都必然要摒弃七、八个乃至十几个世纪临床经验的积累和药性认识的发展。其实,历代临床经验的积累最终体现在迄今为止的中医临床实践上,也体现在迄今为止的医药文献上,而不是限于某一特定时代以前。
有了历代临床经验的积累,才有中药疗效的认识的基础,才有今天中药概念的形成。因此中医临床实践是判断中药疗效的唯一依据。
二、现代科学有助于对药性的认识,但不能代替临床实践
现代科学知识对于深入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是完全必要的,但有必要明确主、本末关系。我们期望籍助于现代科学知识探索、认识祖国医药经验,希望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使祖国医药学发扬光大,而不是摒弃历代临床经验的积累。因此,祖国医药学是核心、是根本。之所以这样提法,是基于这样一个根本认识,在长达几千年的大量临床积累中,蕴藏着科学的真理。
在思
试论从临床实践来认识中药性能
本文2007-08-13 19:26:00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9307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