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政务信息公开下的保密工作之我见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07-07-20浏览:2436下载140次收藏

如果点击2003年的关键词,没入会漏掉“sars”。非典型肺炎以最快的速度席卷了我们的生活,人们一下子陷入了极大的恐慌:流言充斥于耳,“板兰根”、“白醋”脱销,满街是白色口罩,甚至有人散布消极、反动的邪说,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迅速对此做出反应,公开查处一批对疫情隐瞒不报的官员,重新确立疫情日报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严格行使管理主体职能落实政策法规;媒体及时报道科学研究进展。人们逐渐认识疾病,树立了对防治的信心。疫情在科学手段和得力政策下得到控制,生活渐渐恢复平静。

此时,我们切身体会到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日趋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困惑:是不是公开就不再需要保密了呢?信息公开和保密工作之间关系如何?新形势下的保密工作应该怎么做?

江泽民同志指出:“战争时期保密就是保安全,和平时期保密就是保发展”,明确指出了保密工作在历史和现实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保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是困难、是挑战更是机遇:

首先应该树立一个观念,纠正两种错误认识:树立与时俱进的全局观,纠正偏“左”、偏“右”的错误认识。

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尊重群众的知情权,是现代行政的特点。只有增加行政的透明度,才能确保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过去行政中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人民群众知道过多不便于管理,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政务被当成秘密,存在定密过多、过滥的现象。结果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社会承受心理差,稍有问题就风声鹤唳,胡乱猜疑,谣言四起,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是又不能因为政务信息公开,就将保密原则摒弃一边。当前,国际社会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和平演变”仍是霸权主义的痴心梦想;形形色色的邪教组织还在伺机而动;不法分子期望非法攫获更多利益。有的决策和意见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政务信息公开下的保密工作之我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