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中印农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07-06-13浏览:2168下载281次收藏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受到了众多批评和诘难,其中“比较优势陷阱”论作为否定比较优势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中起的作用的对立面,通过分析,本文认为这些观点均缺乏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中印两国农畜产品贸易状况及其比较优势,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的国际贸易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诘难的解释
1.1 产业内贸易并没有完全抛弃比较利益原则。在反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支持者中有人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比较利益原则的实质是生产效率的比较优势,生产效率的优势最终表现为生产成本的相对优势。从李嘉图之后的要素禀赋论到最新的产业内贸易理论,都在成本差异上找到了共同的理论归宿,如果说有区别的话,它们只是对造成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的原因上观点不一致而已。所以不能得出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过时的结论,当许多国家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时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是基本原则。
1.2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并不影响其结论的科学性。否定比较优势理论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理由是它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假设前提才能成立,如规模收益不变、完全竞争市场、贸易模式为2×2×2、产品无差异、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且数量保持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移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等,而这些假设与现实严重背离。
  众所周知,需要严格的假设前提并非比较优势理论所独有,而是所以经济理论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理论抽象必须设立某些假定条件,才能建立分析框架进行推理演绎,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结论和政策主张。所以假设前提不会影响其科学性。
1.3   “比较优势陷阱”论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比较优势陷阱”指的是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依据比较优势生产并且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这一观点的一个重要假设前提是各国的要素禀赋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不变,其中一个潜在命题是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相对丰富,而发展中国家则劳动相对丰富。持此观点的人主观地将要素禀赋看做固定不变地因素,由此导出“比较优势陷阱”论,却认为是比较优势理论本身的问题。
  “比较优势陷阱”论支持者认为比较优势是对国内的产品进行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论中印农畜产品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