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土地利用差异驱动因素践证分析
摘 要:文章根据1997~2004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差异和相对变化率的区域差异,阐述了引起这一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主要包括城市化、经济发展、经济利益和政策驱动。
关键字:市 土地利用 驱动力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分析中应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年鉴社出版的《年鉴》、《房地产年鉴》、《市规划国土年鉴》等。
1.2 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区域差异,引入变化区域差异模型,分析土地利用的相对变化率。在研究土地利用差异的驱动因子中运用经济区位熵模型、多元数理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
2 研究区概况
市位于东**,北纬**,位于中国**,现**个城区,全市土地总面积**,总水域面积达**。
3 土地利用差异分析
3.1 土地利用总量变化。根据1997年~2004年市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从耕地变化趋势上看,耕地由1997年的401832.14hm2逐年递减到2004年的373569.07hm2,8年中减少7.03%。牧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在研究时间段中分别减少0.26%、9.92%。而园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都相应增加,居民及工矿用地增加了12891.26hm2;园地增加28.45%,其中交通用地增幅最大为33.33%。
3.2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是一个动态概念,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是研究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情况,其表达式为: (1)
式中:k是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ua和ub分别是研究期初和期末某一土地类型的数量;t是研究时段。当t的时段设为年时,k的值就成为该研究地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根据(1)式计算市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指数,结果表明,市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是交通用地,其次次是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林地。牧草地和水域变化率最小。
3.3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区域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可表示为: (2)
ka、kb分别代表某一特定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初、末期的面积;ca 、cb分别代表全研究区某一特定土地类型研究期
市土地利用差异驱动因素践证分析
本文2007-06-13 09:07:00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887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