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木薯酒精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7-06-09浏览:2497下载125次收藏

2.4  甜茶研究内容

由表5可见,研究的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化学成分研究等方面,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研究偏重于基础研究。另需注意,应用研究文献高达21篇,说明甜茶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药理毒理文献最多,与开发利用需相关理论的指导和支持相一致。栽培繁殖技术也不少,反应甜茶的栽培繁殖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表5  甜茶研究内容分布

 

生物学

化学成分

药理毒理

栽培及繁殖技术

组织培养

应用研究

研究进展

病虫害

文献量(篇)

8

12

15

12

6

21

9

1

 

下面介绍蔷薇科甜茶的生物学、化学、药理毒理方面的知识,并对培育及应用加以分析。

2.4.1  甜茶生物学研究

对甜茶研究首先从生物学研究开始。

早在1981年,李树刚[1]就对甜茶原植物进行详细描述和鉴定。李教授认为本种曾被命名为rubus chingii hu var.dulcis s. lee,应为悬钩子属的一个新种,称为rubus summissimus s. lee.,因为本种分布区仅见于广西东经110度至111度30分,北纬23度至24度,幼苗期初生叶均为深裂,不如掌叶覆盆子的3深裂,成长咔均为7裂或5孰极罕6或8裂,顶生裂片为披针形或椭圆形,不为菱状卵形,花及花警裂片和花瓣均较大,叶含甚甜的甜味素。而掌叶覆盆子叶并没有甜味。

2.4.2  甜茶栽培及组织培养

2.4.2.1  甜茶栽培技术

表6  甜茶栽培技术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4-1989

1990-1994

1995-1999

1999-至今

文献量(篇)

1

0

0

8

4

 

表6表明甜茶有关繁殖培育的文献在1995~1999年达到高峰,正迎合甜茶大面积种植的需要。黄寿先报道用茎段培养法对甜茶进行快速繁殖;郭起程多次详细介绍了甜茶的栽培要点和技术。林如青对甜叶悬钩子的茎尖微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由于甜茶的独特魅力,福建、四川和贵州等地也引种,扩大了甜茶的生产和应用。

2.4.2.2  甜茶组织培养

林荣早在85年就开始进行甜茶组织培养研究,促使其大量增殖,为甜茶快速繁殖提供新途径。王雷[2]初步探索了甜叶悬钩子愈伤组织生长及甜茶甙生产的较适培养条件,为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甜茶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黄小荣对甜茶的芽器官培养技术,继代苗的增殖、生根诱导和移栽进行了研究。这些说明为适应甜茶产业的发展,需要用组织培养技术来快速繁殖,并取得一定成效。

2.4.3  药理毒理研究

表7  甜茶药理毒理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4-1989

1990-1994

1995-1999

2000-至今

文献量(篇)

1

2

0

4

8

 

甜茶要扩大需求,要有相应药理毒理研究,推动其在食品与医药等行业的发展。1981年甜茶开始为人们关注时,廖曼云[3]就对甜茶的毒性进行了研究,认为甜茶是一种毒性低、副作用轻微的物质。鹣饲幸太郎发现甜茶悬钩子中含有的god多酚对花粉症等鼻子过敏症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有效食品。于是,以甜茶为原料的产品不断被推出以适应市场需要。除饮料外,甜茶糖果和药粒等品种已达50多种,在日本被推崇为第二代保健品而钟爱有加。

2.4.4  甜茶化学成分分布研究

甜茶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有甜茶素、多酚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5]。

表8  甜茶化学成分分布

目标物

甜茶甙

黄酮

蛋白质

氨基酸

其他

合计

文献量(篇)

百分比(%)

15

68.2

2

9.1

1

4.5

1

4.5

3

13.7

22

100

 

甜茶素是甜茶的最主要化学成分之一,从表中也可发现,人们主要关注的也是甜茶素的研究,报道文献达68.2%,符合其作为新型甜味剂发展之需。

2.4.4.1  甜茶甙

表9  甜茶甙研究年代分布

年代分布

1980-1984

1985-1989

1990-1994

1995-1999

2000-至今

文献量(篇)

3

0

3

4

5

 

表10  甜茶甙研究内容分布

研究内容

分离提取

含量检测

药理试验

应用研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木薯酒精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