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推进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为了认真总结中心城市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分析中心城市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创业、狠抓落实,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大会。为了开好这次大会,三区和经济开发区、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准备,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市四套班子进行了专题研究。下面,我根据讨论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中心城市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辐射源,对全市起着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发展的好与坏、快与慢,事关全市发展的大局。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对新形势下加快中心城市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决心。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心城市所属的椒黄路三区历来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金三角”,是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撤地建市十四年来,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中心城市生产总值由
1995 年的 121.94 亿元增长到 2006 年的548.10 亿元,占全市比重由
32.02%提高到 37.35%,提高了 5.3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提高了
8.1 倍和 8.0倍,占全市的比重分别由 40.89%、40.82%提高到
42.77%、44.71%。第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通过两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心城市环绿心组合式生态城市的城市形态已经确定,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接近
80 平方公里,人口集聚超过 70
万人;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椒江、黄岩、路桥和开发区一批重点区块和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加强,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形象日新月异。第三,社会事业加速发展。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实施,科教事业得到优先发展,文化事业走向繁荣,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6
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953 元,是 1995 年的 2.90 倍,年均增长
10.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8477 元,比 1997年增长了 1.09 倍,年均增长
8.55%。由于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一直稳居全省第五位,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七位,但发展速度提速至第五位。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稳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通过市区看**,中心城市的发展极大地提升了**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进入了沿海新兴发达城市行列。这充分证明了**撤地建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实践是成功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建市
14 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历史上是东南名郡,但建国后,由于缺少一个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造成**行政区几次被撤并,严重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1994
年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意味着**中心城市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建设好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和政治要求,是**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全体**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因为,中心城市的发展对**全局的发展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中心城市的发展如何,必将给全局带来重大影响。因此,能否完成中心城市建设重任,实现中心城市率先崛起,是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历届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心城市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使中心城市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市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浙东南沿海现代化港口城市、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三张名片,实施“工业立市、软实力、一体化、和谐**”等战略,明确了新一轮发展目标和任务。这些都必然要求中心城市率先发展、走在前列。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心城市发展仍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市区经济占比还不高,经济实力还不强,经济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要素制约加剧,投资明显回落,增长出现滞缓,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科技、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人口集聚不快,人气不足;城市水环境污染和大气污染仍然严重,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在管理体制上存在职责不清、环节过多等现象,办事效率不高,发展环境欠佳;文化融合程度不够,市区一体化步子有待加快。这些矛盾和问题都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发展来加以解决。当前,全市上下都有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共识和强烈愿望,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科技、人才、金融等优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克难奋进,全力推进中心城市的发展。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是应对区域激烈竞争的需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城市群加速形成的背景下,区域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竞争,城市群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内核的竞争,城市群内核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群就是在**区域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九个县市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紧密相连、有序分工、良性互动,构成一个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经济共同体。当今,区域经济竞争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省内杭、宁、温中心城市经济比重都超过
50%,绍兴、金华等地都已明确提出加快市区发展的思路,措施力度大,发展势头强。这种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做强内核,率先实现中心城市的一体发展,从而引领、示范和带动城乡一体和区域一体发展,促进区域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进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二、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把握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工作原则
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坚持“做强龙头、带动全市”的工作方针,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基础,进一步丰满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位,繁荣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努力将中心城市建设成**创新活力最足、经济结构最优、创业环境最佳、集聚带动能力最强、社会和谐程度最高的区域,成为**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十一五”期间,中心城市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5%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10
年,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接近 40%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接近
50%左右,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到 4:51:45。
——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力争到 2010 年,建成区面积达11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00
万人,技术创新功能、要素集聚功能、人口吸纳功能、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
——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居全市前列,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到
2010年,市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0%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
15.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15%,城区恶臭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功能要求。
——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
23 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2%内;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市区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8%和
7%,社会更加稳定有序。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一个工作方针和四条工作原则。一个工作方针,就是要坚持“做强龙头,带动全市”。把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龙头,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和服务各县市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对各县市的指导、督查和考核,更好地发挥县市积极性、主动性,以各县市的发展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四条工作原则,就是要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率先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各项工作都要同业对标、争先创优,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使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全市前列,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领跑和示范作用。
——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创新强市、创业富民”,
深化改革,构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充满活力的开放格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协作方式,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效能;鼓励、推动自主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全社会成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再创民营经济新优势,推进民营经济新飞跃。
——一体发展。就是要坚持统分结合、共建共享,增强市区规划、基础设施和政策措施的统一性,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形成市区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互补、环境共保的发展新格局,推进市区一体化。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苦练内功,挖掘潜力,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新型城市化为导向,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位提升,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友好发展。
三、突出重点,真抓实干,推动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n
论如何推进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本文2007-05-31 08:19:0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673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