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的探讨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7-04-06浏览:2145下载125次收藏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http://www.damishu.com 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对公安文化建设都很重视,不少地方都筹建了公安文联,制定了公安发展的中长远规划,或者修建了文化展览馆、陈列室等,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基层公安文化建设上,仍然存在不少误区,公安文化对于基层一线民警来说是概念大于实际。很多基层民警认为,什么公安文联呀、文化发展规划呀,这晚会那活动的是“文化人”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那么公安文化究竟是什么?真的与民警关系不大吗?基层公安文化建设应该怎么搞?笔者认为,必须深刻理解公安文化的内涵,结合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实际和公安工作的实际,摒除公安文化抽象模糊概念的认识,从具体的、直观可行的、易于普通民警接受的日常行为举止、执法管理、基础工作入手,推进基层公安文化建设。而周永康部长“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这四句话正好涵盖了公安文化的各方面,是公安文化在基层警营的具体概括。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便于操作。本文试就此“四句话”作为切入点,推进基层公安文化建设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当前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的认识误区
一是认为“打击犯罪与文化素质”关系不大。不少民警,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片面认为,基层民警整天与一些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的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对这些人没什么理可讲,没什么文明可言。公安文化应该是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文化人”考虑的事,与基层民警关系不大。这种对公安文化浮浅的认识、程式化的思想、概念化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基层公安文化建设。

二是认为“既然是管理就应该严格,不能温文尔雅”。一些基层民警对公安机关职能的转变,认识还不到位,仍然以管理都自居,没有完全树立起“管理就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和寓服务于管理”的理念。这些民警,对公安文化的理解仅限于自身文化知识的增长。而没有与自身行为举止、执法执勤等日常活动结合起来。

三是认为“公安文化建设就是搞搞文体活动”。脱离公安中心工作,就文化而搞文化,把公安文化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搞书法、绘画、文体比赛、吹拉弹唱、娱乐演出等。其实这只是公安文化的一种载体而已。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对公安文化概念、特点、内涵认识的不到位,以及对公安文化认识上存在误区,导致了在很多基层公安机关忽视和弱化了公安文化的作用,使得公安文化的凝聚、教育、引导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四句话”是公安文化在基层警营的具体概况

公安文化是公安机关在管理人民警察队伍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警察特点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风规范和管理方法等非物质因素的总和。其核心和任务是培育新时期人民警察精神。当然,这样的定义是准确的,但让基层民警个体来理解,似乎就有点抽象和模糊。其实文化就是,一位普通公安民警的举手投足、素质养成、整体气质。比如在执勤时,随手把一个跌倒的孩子扶起,习惯性地搀扶一位盲人过马路;比如在执法时,严格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那怕是一个极小的案件、琐碎的纠纷。比如下意识地扶扶可能戴歪了警帽,面对群众时显露诚挚的微笑,说话时客气待人的语态等等。就如作家龙应台所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对警察群体来说,公安文化就是警察群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长期积累和沉淀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对警察个体而言,它最终体现和渗透在警察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以及面对自然的具体实践之中。周永康对基层所队内务管理提出的“四句话”,就是对这种观念、准则的实践总结和具体概况。

人要精神,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警容风纪和精神面貌,举手投足中要体现人民警察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修养。当一位警察蓬头垢面,敞胸露背,穿拖鞋短裤上街"执勤"时;当警察在公共场所身着警服,抽烟、喝酒、满口污言乱语时;当警察三五成群手提警帽、衣冠不整、勾肩搭背在大街上行走时,人民群众会说你“有文化”吗?

物要整洁,就是办公环境、居住场所要保持清洁,物品摆放整齐。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基层公安文化建设的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