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一、狠抓“六个到位”,加快建设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网络
1、领导重视,政策到位。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并在东宝区开展试点,探索社区平台建设的经验和途径。今年5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社区建设。为了推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门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市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从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2、合理配置,机构到位。为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民主自治作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区建设,我市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赋予了社区低保、精神文明建设、居民综合服务等13项职能。根据上级要求,考虑到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十分繁重的特殊情况,我市决定在全市街道和社区新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并将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统一命名为“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定编2-3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统一命名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到目前,我市所有街道和93个社区已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基本形成了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
3、择优录用,人员到位。为了确保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素质,我市严把工作人员入口关,由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结合基层事业单位改革,对地方推荐的候选人员实行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择优录用,选拔了一批优秀人员充实到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目前,全市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共有干部职工257人,已全部到位并投入工作。
4、财政支持,经费到位,2002年,市政府第四次提高财政拨款标准,使城市每个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的经费拨款由过去的6000元增加到10000元,县(市、区)、街道财政分别配套10000元或5000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每年也向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在注入货币资金的同时,还辅之以土地、资产、政策等全方位的投入,彻底解决了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5、社会动员,场地到位。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在开办之初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办公场所问题。去年,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由各级政府部门对口帮助有困难的社区建设办公场地,并责成政府督查室及时掌握情况,跟踪督办,确保了全市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场地到位。
6、规范管理,制度到位。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工作流程的通知》,制定了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职责和各项工作职责,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流程,有效促进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nbs
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本文2007-03-30 10:31: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304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