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经营绩效管理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
[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n)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2005年以来,我行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了符合我行管理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力促进了我行扩大收入、控制成本、依法合规经营。
一、具体做法
一立足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我行制定了以新老划断、分组考评、指标调整、绩效挂钩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
1、新老划断。一是对表外欠息的划断。针对少数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表外欠息的情况,对消化收回这部分表外欠息所产生的收入及利润,不纳入绩效管理的综合考评测算和超额利润测算,而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对应由地方财政补贴的欠息下达收回指标,超额或未完成指标的行在综合考评的总得分上进行加、减分处理。二是对呆账贷款的划断。针对少数行因历史因素形成的呆账,将经总行认定尚未核销的呆账贷款从不良贷款的相关考评指标中剔除,并对呆账贷款产生的系统内借款利息造成的利润减少,在测算利润相关指标和超额利润时给予返还。三是对冲减欠息的划断。针对2005年是将2000年度表内欠息分五年冲减当年贷款利息收入的最后一年,为避免2006年个别行利润“自然增长”而造成指标“进步分”成绩失真,对2005年的收入、利润等数据进行调整,剔除冲减表内欠息因素。
2、分组考评。根据我行业务分布情况,采取了将贷款比重和利润比重占分行系统90%左右的分行营业部与其他10个基层行分组考评的办法。并对分行营业部专门采取综合考评指标进行考核,从而有效解决了业务分布不均造成的测算结果失真问题,体现考评的客观性、公平性。
3、指标调整。根据分行经营目标及实际情况,在总行7项考评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一是增设“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下降”指标,重视对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的收回消化;充分考虑不良贷款和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基数差距较大因素,通过“下降额”和“下降比”两个方面进行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考评。二是调整综合考评权重分设置。将收入成本率和不良贷款比例的权重分分别由15分调整为10分,在增设权重分为5分的“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下降”指标同时,将“人均利润”指标由20分调整到25分,使“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指标权重分占比达到综合考评体系的40%,加大了对效益性指标的权重分占比。另外,将“营业办公用房出租收入”从“中间业务收入”中单列出来,实行计划指标管理,消除各行营业办公用房情况差异对“人均中间业务收入”指标测算造成的影响。
4、绩效挂钩。一是与工资薪酬挂钩。为建立有效激励与保障的工资管理机制,在核定下达
2005年以来,我行积极探索并初步建立了符合我行管理要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有力促进了我行扩大收入、控制成本、依法合规经营。
一、具体做法
一立足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办法。我行制定了以新老划断、分组考评、指标调整、绩效挂钩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
1、新老划断。一是对表外欠息的划断。针对少数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表外欠息的情况,对消化收回这部分表外欠息所产生的收入及利润,不纳入绩效管理的综合考评测算和超额利润测算,而实行计划指标管理,对应由地方财政补贴的欠息下达收回指标,超额或未完成指标的行在综合考评的总得分上进行加、减分处理。二是对呆账贷款的划断。针对少数行因历史因素形成的呆账,将经总行认定尚未核销的呆账贷款从不良贷款的相关考评指标中剔除,并对呆账贷款产生的系统内借款利息造成的利润减少,在测算利润相关指标和超额利润时给予返还。三是对冲减欠息的划断。针对2005年是将2000年度表内欠息分五年冲减当年贷款利息收入的最后一年,为避免2006年个别行利润“自然增长”而造成指标“进步分”成绩失真,对2005年的收入、利润等数据进行调整,剔除冲减表内欠息因素。
2、分组考评。根据我行业务分布情况,采取了将贷款比重和利润比重占分行系统90%左右的分行营业部与其他10个基层行分组考评的办法。并对分行营业部专门采取综合考评指标进行考核,从而有效解决了业务分布不均造成的测算结果失真问题,体现考评的客观性、公平性。
3、指标调整。根据分行经营目标及实际情况,在总行7项考评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一是增设“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下降”指标,重视对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的收回消化;充分考虑不良贷款和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基数差距较大因素,通过“下降额”和“下降比”两个方面进行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考评。二是调整综合考评权重分设置。将收入成本率和不良贷款比例的权重分分别由15分调整为10分,在增设权重分为5分的“附营业务停息挂账贷款下降”指标同时,将“人均利润”指标由20分调整到25分,使“资产利润率”、“人均利润”指标权重分占比达到综合考评体系的40%,加大了对效益性指标的权重分占比。另外,将“营业办公用房出租收入”从“中间业务收入”中单列出来,实行计划指标管理,消除各行营业办公用房情况差异对“人均中间业务收入”指标测算造成的影响。
4、绩效挂钩。一是与工资薪酬挂钩。为建立有效激励与保障的工资管理机制,在核定下达
农发行经营绩效管理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
点击下载
上一篇:解读农发行支行新业务发展之路下一篇:邮政局车辆管理经验材料
本文2007-03-20 20:16: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8217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