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潜规则与廉政文化建设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7-02-24浏览:2275下载209次收藏


      文化是一定社会群体中流行的情感、倾向、观念、态度、价值观的总和。所谓廉政文化是指通过倡导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讲法纪、尊道德、崇廉洁、守诚信的良好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廉政文化的内涵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廉政的社会文化,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环境,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去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使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和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发扬光大;二是廉政的政治文化,主要表现为掌握公共权力的领导勤廉自律,淡泊名利,恪守宗旨,从政为民;三是廉政的职业文化,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四是廉政的组织文化,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国有企业等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公正透明、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潜规则属于组织行为学的范畴。规则是在组织中,一种被众多的人共同认同的态度、观念、感受和行为,用来指引他们的日常工作。规则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相对于一个组织的使命目标、发展策略、组织文化、规章制度等显规则,潜规则属于“非正式”的规则。它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四个因素:1、组织中重复多次很难改变;2、组织过去情况的延续;3、组织发生重要事件形成潜规则;4、组织高层领导非正式设定的潜规则。

    由于现代社会交织在各种各样的组织之中,潜规则得以广泛地存在于上述的廉政文化的四个方面,而成为廉政建设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廉政文化不仅在于塑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在于营造一种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良好氛围。这种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个别人的行为方式,而且是一种为许多人所认可、所遵循的行为方式或行为规则。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三大作风为代表的革命传统和我国的优秀廉政文化传统,为广大的党员和干部所认可和推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而当前所说的“不正之风”就是指的一种不良的潜规则。之所以称为“风”就是因为它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是一种影响了许多人的风气。由于各种自发力量的推动,人们不自觉地学会,成为一种比较固定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对人往往产生相当的约束力,使得原来的良好的风气难以发挥作用,使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形象受到损害。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潜规则的研究对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潜规则的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更深入地准确地把握廉政文化的特征,以寻求更为有效的对策。  

一、 潜规则的特点

  潜规则处在成文制度和个人思想品格的中间地带,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第一,潜规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规则是一种主要评价人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妥当的制度。它不同于客观规律和命令,客观规律回答的是客观事物是如何运行的,命令则是以特定的等级关系为基础的,而规则是以一般的方式对不特定数的人提出要求,对于人的行动产生约束力,违背了规则受到各种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制裁。潜规则是规则的一种,具有规则的特征。而且潜规则往往是人们事实上遵循,并且预期他人也会遵循。因为它是大家所默认的,视为当然的,不仅自己认为需要、可以、甚至应当这样做,而且预期他人也会这样做的。所以违背了潜规则就会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挫折,有时甚至使人难以生存。其中,有些潜规则是与成文的规则相一致的,有的则是与成文的规则不一致甚至是相背离的。

  第二,潜规则通过潜移默化发挥作用。潜规则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规则,是人们并不曾刻意选择但却广为传播和盛行的规则,与习惯、习俗一起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成为一种社会经验行为。潜规则是在经验中学会的,许多人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加以认可,常常用潜规则的思维方式对他人会怎样行动,自己该如何行动作一种假定,从而使个人的意见和行为受到潜规则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潜规则一方面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又包含了一定的价值观念,成为一个评价行为的尺度,在社会上发散蔓延。

  第三,潜规则与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息息相关。个人的思想品格既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论潜规则与廉政文化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