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7-01-08浏览:2316下载148次收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步优化,特别是近两年来,国有、集体企业“退出”步伐逐步加快,**县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总数为9750户,从业人员25593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204家,从业人员9780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的税收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0%,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总体上看,由于受地域、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基础薄弱、起步晚、总量不足、规模不大、质量不高,仍是制约和影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党的工作的关键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工商联、总工会、乡企局等单位联合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建工作调查组,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对39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采取座谈了解、发放问卷的形式,对6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60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和411名企业员工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分析,我们对抓好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对策。

    一、**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和成效

党的十六大后,县委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审时度势,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作为全县党建工作需要探索、破解的重要课题,列入议事日程,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逐步发展。一是多次召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研讨会,结合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现状和发展形势,认真分析、研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路、对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及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党组织负责人产生方式、党组织设置、党员发展及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找文章到☆大☆秘☆书☆网-www.damishu.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证。二是注重宏观指导。按照“逐步在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设立党组织”的工作思路及“条件成熟的及时设立党的组织,条件不成熟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设立党的组织”的工作原则,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等方式,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指导,强化行政推动作用。三是针对个别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人数少,党组织负责人难以物色、支部组建有困难的实际,将下岗优秀党员、退休老干部党员推荐到这些组织中就业,协助企业解决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同时开展党的工作。由于我们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三年来,先后试点建立了**环球生化厂、**金源责任有限公司、金鑫大酒店等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再加上由集体企业改制后新成立的3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县花炮厂、三建司和**加油站),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总数达6个,为继续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了可资总结和借鉴的成功范例。

二、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工作已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制约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

1、党组织的组建与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不同步。就**县而言,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主要以建筑建材、矿产开发、食品加工、生物化工、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为主。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法人单位1204个(不含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9780人。其中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企业1136户,20—49人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49户,从业人员50—99人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12户,从业人员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7户。而建立党组织的仅有6户,组建率为0.5%,其中,在企业职工50人以上的19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仅4家,占21%;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7家,而建立党组织的仅有5家,占29% 。这种状况显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组建明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

2、党员人数少,党建工作“空白点”多。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三有三无”,即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活动。而“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更是制约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瓶颈”。调查显示,**县非公有制企业共有员工9780人,党员158人,党员数仅占员工总数的1.6%,其中,组织关系在企业的党员只有44人,另外还有114名党员组织关系挂在行政村或原工作单位。在1198户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有个别党员的40家,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仅有3家,还有1158家企业均无党员。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没有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发展工作处在“真空地带”。**县兴华宾馆的负责人反映,企业中不乏有人想入党,但不知道申请书往哪里递。县直有关部门和城关工商所均关注过本企业的党建工作,但都停留在宣传号召阶段,没有实质性的举措。另外,有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发展工作也不够正常。县环球生化厂支部书记介绍,从2003年至2005年,企业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但4名同志都由于种种原因离开了企业,造成党员发展“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

3、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较大。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成份比较复杂,有农民党员、退休职工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复退军人党员,素质差异较大。受社会环境、利益关系的影响,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往往只为赚钱谋生,考虑生存发展的多,考虑党员“权利义务”的少,组织观念较弱,心态较为复杂,有的党员甚至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成为地下党员。据调查数据显示,还有3%的党员在企业不愿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28%的党员认为公不公开党员身份无所谓。另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的用工松散,职工大多数是临时性,党员、职工流动性大,在生产饱满、经济效益好的情况下,职工一般比较稳定;当企业开工不足,停产半停产、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职工就会出现流动,党员也不例外。党员在企业中,无疑由企业党组织管理。但党员离厂时,势必造成党员教育管理上的空档。

4、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建工作质量不高。多数企业反映,非公有制企业都关注最多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因此,党组织在选择活动方式、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时往往受业主主观的限制,致使一些基本的党组织活动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流于形式,得不到落实。如城关镇三建司党支部,共有党员5名,其中, 3名是项目经理、1名是公司会计,由于工作量大,承建项目多,党支部很少开展活动,党内的文件和精神一般也只通过行政会议的传达,党的工作只停留在每年按时上缴党费上。据对60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调查显示,每月参加一次组织活动的占35%,三个月参加一次的占41.7%,三个月以上参加一次的占23.3%。据调查,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中的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更困难,虽然有84%的党员选择回组织关系所在地参加,但由于受工作时间和地域的影响,真正能够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很少。

5、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难发挥。非公有制企业的决策、生产经营、分配以及人、财、物等方面的支配权都掌握在业主手中,党组织更多地是履行帮助、促进、监督、协调职能。调查发现,非公有制企业特殊的管理方式、生产模式使党员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受到一定的局限,加之工作关系不稳定,劳动保障机制不健全,政治权益得不到维护,致使党员不愿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力不从心。据调查,普通员工认为企业中22%的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突出,55.4%的党员作用发挥一般,22.6%的党员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