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中国潞安”能化大集团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集团公司第二届科技大会,就是为“十一五”开局擂响科技的进军号角。大家都知道,年初国家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去年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煤炭科技大会,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同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今后还将出台一系列加快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已定,企业将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科技的春天到来之际,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全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使企业的发展由要素推动型向创新推进型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步伐,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十五”以来的科技工作经验,表彰技术创新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分析我公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部署“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动员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体职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中国潞安”能化大集团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回顾;二、当前技术创新工作面临的问题;三、“十一五”科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一、“十五”期间科技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通过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为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使关键技术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此篇范文为◇大◇秘◇书◇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大*秘*书*网外部链接!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1、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得到健全和加强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十五”期间,我们通过建立健全以技术中心为主体和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创新队伍的培养,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使技术中心逐步成为企业研究开发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和管理创新的主体。公司于2000年初成立了技术中心,通过两年的建设和发展,于2002年底被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煤炭系统第五家、山西省第六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十五”期间,技术创新工作按照建设“中国潞安”的总体规划,坚持“重点跨越、全面推进”的思路,围绕公司煤电化、煤焦化、煤液化三条产业链的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开发,在煤炭产品结构调整、安全生产技术保障、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短壁开采技术、矿井自动化技术、煤矸石综合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些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中心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后,积极利用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一资源,争取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提升技术开发的水平档次。以建设科技潞安为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着力加强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制定实施了技术中心的“三、三、三”发展战略,即第一个三年为技术中心起步阶段,项目研发以委托开发为主,目标是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第二个三年为建设阶段,项目研发以合作开发为主,目标是建立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第三个三年为提高阶段,项目研发以自主开发为主,目标是建成一流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和发展,技术中心逐步成为了公司技术开发、科技管理、知识产权、网络信息、人才培养的创新主体,先后承担国家、省级技术创新开发课题10多项,解决生产技术难题100余项,拥有专利技术8项,为保障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33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我公司技术中心位列164位,居煤炭行业国家级技术中心的第三位、山西省国家级技术中心第五位,芨身于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先进水平,荣获“山西省技术中心建设成就奖”、 “中国煤炭工业科技管理先进单位”。
2、技术创新工作实现了重大突破
“十五”期间,全公司共投入技术开发资金7.69亿元,研究开发、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解决生产技术难题455项,实现了科技投入和创新成果的历史性突破。开发应用的“潞安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支护费用1.5亿元;研究开发的“潞安烟煤高炉喷吹技术”使低价值的煤变成了高附加值的产品,2002年至2004年创造经济效益5亿多元。这些科研项目的转化和在生产的成功应用,为提升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和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科研项目的开发中,技术中心本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研发思路,在一般项目的开发中采取跟踪战略,在高新技术的开发中采取领先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00年以来,有18项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得到科技拨款资助,获得了国家和省技术创新拨款625万元。其中技术中心承担的国家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煤层瓦斯强化抽放与利用成套装备和技术研发能力建设”获得了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并给予300万元的资金资助。这是在煤炭系统首家获得的国家对技术中心的专项支持。
“潞安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是我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经过六年的攻关,全锚巷道由2000年的9769.8米,发展到2005年的60143米,锚杆支护率达到76.15%,六年间锚杆支护总进尺达236682米,平均每米巷道可节约直接材料费562.15元,扣除支护技术开发费用500万元,累计节约直接费用达12805万元,取得了很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巷道的支护可靠性,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如常村矿s2-6工作面用工字钢支护时两巷被压跨,端头底座被拉坏,致使端头无法移动,生产严重受阻,实行锚网联合支护后,顺利恢复了生产,实现了高产高效。二是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了作用环境,提高了掘进速度,如漳村矿原采用工字钢支护时,进尺上不来,劳动强度大,工人不愿意上班,要强制出勤,而采用锚杆支护后,进尺达单进千米,工人要进行强制轮休,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三是简化了工作面端头和超前支护工艺,有利于快速推进,减少了巷道维护量,降低了维护成本,减轻了支护材料的运输量,缓解了辅助运输的矛盾,有利于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四是项目进行期间及成功后,许多单位前来考察取经,对其他矿区形成了很好的技术辐射效应,对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锚杆支护成套技术的研究成功,不仅是支护方式的一次革命,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创新,既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煤炭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贫煤、贫瘦煤用于高炉喷吹技术”的开发是我公司调整产品结构的一项高技术高效益的成果,高炉喷吹用潞安烟煤的试验,97年开始到现在共投入技术开发费100多万元,从试验室燃烧试验开始到市场的广泛推广应用,经历了8年的研究开发周期,以潞安煤作为全国高炉喷吹用烟煤技术条件,制定了国家标准。公司在2002年喷吹煤销量近100万吨之后,2005年的销售量达286万吨,2006年计划销售700万吨,2002年到2005年4年间,累计销售喷吹煤近800万吨,创经济效益近10个亿,初步建成中国潞安喷吹煤基地。不仅为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途径,为企业增加了效益,而且为占领市场份额开拓了空间,特别是以公司生产的喷吹煤作为冶金行业的喷吹用煤国家标准,其核心技术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抢得了先机,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影响力,实现了市场用户进一步多元化,而且喷吹煤销量增加,带动了煤炭生产总量的增加,效益的提高。该技术获得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
“高效短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成套技术”是我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是解决“三下”开采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用于解决长壁开采后的残留煤柱,煤田、采区边缘不能布置长壁的残采煤区,几何形状不规则块段,“三下”压煤等煤炭资源回收,改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状况,还可用于煤巷的快速掘进。通过在五阳煤矿的井下工业性试验表明,自主开发的以掘采一体机为主的短壁综合机械化成套设备、开采技术和综掘技术,对全面提高机械化采煤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潞安矿区绿色开采技术”是我公司承担的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重点项目,旨在煤炭生产形成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开采技术,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小,并且把开采中遇到的资源都得到利用。通过对采动损害控制与[找文章还是到☆大☆秘☆书☆网,更多原创!注:去掉中间符号在百度搜索第一个网站]生态环境重建、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矸石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等煤矿绿色开采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以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煤矿绿色开采关键技术成果完成后,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专利3~5项,开采与环境达到协调,开采对地下水破坏量减少一半,矿井水实现零排放,矸石利用率达到70%以上,产出率降到10%以下,实现抽放瓦斯的洁净利用。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现场实施阶段。
我们还在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监测监控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煤化工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煤炭间接液化产业化示范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这些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矿井生产能力的发展,为矿井集约高效生产格局的全面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通过科学规范的立项,严谨求实的创新研发,使得我公司取得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成为山西省获奖成果最多、研发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十五”以来,公司共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6项,煤炭工业科学技术10项,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7项,煤炭工业十大成果奖9项,山西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5项。有75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申请专利技术25项,获得专利权9项。技术创新成果为我公司创造的直接效益每年都在数亿元以上。
“十五”期间,我们通过与中国矿大、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高等院校和煤炭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广泛的技术合作关系,坚持走产学研开发之路,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两项。技术创新的领先,使得公司获得了很高的科技荣誉,连续十次获得“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十佳企业”称号,为煤炭系统连续十次获此殊荣的两个企业之一;荣获“煤炭工业技术创新先进单位”称号。
4、信息化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十五”期间,潞安的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在网络建设、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安全
为加快“中国潞安”能化大集团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2006-11-28 13:36:00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493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