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计划,总结交流我市上半年乡镇企业工作经验,部署下半年工作。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内容丰富,任务很重。张局长对今年上半年的乡镇企业工作作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回顾,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二个县(市)的代表作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发言,省企业局胡局长传达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市乡镇企业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会议开得很成功。与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大家回去以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乡镇企业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乡镇企业为农村奔小康作出突出贡献
1、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我[找文章到大 秘书-/www.damish u.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我市农村31%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生产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经济以农为本的旧观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从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间,我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 0.73亿元发展到353.2亿元,增长484倍,年平均递增30%以上,这是我市经济史上的奇迹,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大作用。农村经济中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量的80%以上。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31%。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7307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39%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为农村提供支农建农资金49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8.08%,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7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8.08%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农业、农村和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越来越大。
2、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作用尤为突出。去年我市乡镇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的乡镇22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亿元的村有15个,比上年增加9个。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市)、乡镇和村的崛起,迅速改变了当地面貌。凡是农村稳定、政策落实好,无一例外都是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方,它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乡镇企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代表着农村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富革命性的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农村先进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和方向。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4月21日在考察江苏乡镇企业时指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正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过程中起着龙头、支撑和主力作用。因此,实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必然的选择和方向。
3、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广大农民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从村落文化带入城镇文化,并创造出自已特有的文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广大乡镇企业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平均每年有一万多人(次)的乡镇企业职工接受学历教育或培训,使他们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及先进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市场,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优抚、村容改造等各项社会性事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还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劳动大军,涌现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企业家和具有现代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名厂长(经理)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优秀乡镇企业家和全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在我市首次评选的闽东改革开放十佳人物中,我市乡镇企业系统就占了一半。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我们自已培养评聘的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就有4865人,其中中级职称1716人,高级职称128人。乡镇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精神,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不少企业家踊跃捐款给“希望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我市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农村城市化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业主要靠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市场不通、信息不灵,尤其是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等等。在农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农民的利益。当前,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把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最根本性的问题。
二、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1、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乡镇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力量。乡镇企业是大农业和大工业的交集,是中国农民发展经济的成功创造与实践。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离不开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使我市相当一部分农民结束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养鸡生蛋换油盐”的典型农民生活。农民的富裕化离不开乡镇企业,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离不开乡镇企业。当前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进程中,有人提出的“过时论”“替代论”和“无用论”是对乡镇企业的错误理解和判断,干扰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所以,在当前新一轮创业中,如果不做好乡镇企业这篇大文章,将是短见的没有作为的。
2、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乡镇企业是最佳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跨区域流动就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也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机遇,去年全市乡镇企业共安排下岗职工8482人,比上年增加35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既为城镇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促进了城镇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又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对于加速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又将出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而随着农业技术进步、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农业和农村内部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弱,农村劳动力富余问题会越来越突出。那么,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何处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向乡镇企业去,向小城镇去。也就是引导和支持农民脱离一产,进入到二产和三产。乡镇企业吸收农民进厂、务工经商、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整农村就业结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大战略。
3、实现农业产业化,离不开乡镇企业。农产品的增值,既不能靠简单数量增长来实现,也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本文2006-11-10 09:41:00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327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