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东固畲族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6-11-08浏览:2891下载262次收藏

**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执    笔:杨应华
[内容提要]    本文以2006年7月**省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对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固畲族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报告涉及农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生活水平、教育情况、医疗情况、农村家庭消费问题、多元农业发展状况、新农村村风村容的基本情况以及畲族传统文化保存现状等九个方面内容。深入分析了东固畲族乡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全国新农村示范点之间存在的差距,并针对畲族乡人文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出一定的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一、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党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建设不能像工业强省那样得到较多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方乡镇政府如何起到主导作用,利用最合理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切合农民利益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关系到**经济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拥有小数群体的**畲族人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应该如何利用自身有利环境进行新农村建设。在畲族乡农村建设事业中出现了那些问题,应该如何克服;畲族乡农村与新农村的差距如何,怎样去缩小各自间差距;新农村建设中畲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和风俗的现状如何,怎样实施保护畲族的民族独特风俗……这些都是我们在畲族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面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大秘 书网-http://www.dam ishu.com-大秘书网,帮您找文章]

做好**畲族农村建设现状调查,为畲族农村寻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正确出路关系到**畲族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加大力度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建设不仅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融合共同繁荣的重要体现。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的同时,不但要关注沿海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也要懂得从中取得新农村建设的可鉴经验。关心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新农村建设现状,使比较落后的山区农村建设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村民建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急需考虑的问题。

二、         调查对象和调查的实施情况

1、调查实施的具体情况

井冈山学院人文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服务新型农村,共建和谐社会”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7月10日至7月16日,人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成员20人进驻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并深入农村基层组织进行有关新农村建设和畲族文化的调查活动。这次调查主要针对畲族农村居民。为了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显现特色,实践队将全体20位成员分成10个小组,针对畲族群体调查了东固畲族乡畲族人比较集中的漳洲、六渡、江口、古竹等四个村委,另外还对其他三个村的畲族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作补充。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问卷涉及农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生活水平、教育情况、医疗情况、农村家庭消费问题、多元农业发展状况和新农村村风村容的基本情况等八个方面。对畲族文化的调查,我们通过拜访该村老人,采用笔录的形式对畲族传统文化进行具体的记录。

我们调查了漳洲、六渡、江口、古竹等四个村委,另外还对其他三个村的畲族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以作补充。接受调查65户,涉及人数为354人。其中85%以上人口为畲族居民。江口村委蔡家龙村为纯畲族居民点,是本次畲族文化调查的重点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调查的重中之重。

2、调查结果的整理

为确保调查的准确性,我们将调查问卷集中进行数据统计,将记录不全或缺少数据的问卷作废处理。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5份,回收65份,其中由于数据不全记录不周原因作废5份,有效问卷数为60份。另外,收集了全体调查员的调查笔记,并对所有笔记进行信息筛选,提取了有关医疗、教育、村民意见、畲族民族风俗等相关信息。

3、资料的收集

当地乡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网上搜索;对农村村民的个别访谈;相关报刊杂志;家庭问卷调查(问卷共计57题,涉及经济、教育、医疗、生活、村风村貌等各个方面)。

三、         各项调查数据的具体分析

1、畲族农村经济的组成和发展。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的投入。建设新型农村除了政府投入资金外,主要还是靠当地农村经济来支撑和实施。研究畲族农村经济的组成,可以使我们知道现时畲族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经济状况。对我们发现畲族农村与新型农村之间的差距有着经济结构上的体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东固畲族农村的经济来源是以种植业为主,种地经济占农村经济的42.5%。其次是外出打工经济,这种经济模式占农村经济的32.5%。普遍接受调查的农民纷纷表示日后将会加入外出打工的热潮,因为外出打工更容易使农民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入。根据新浪网的消息,今年7月份的调查显示全国农民工人数已经超越城市本土工人。全国各省也相继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活动来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工厂的工作岗位上。在未来几年,农民工进城人数将继续飙升。东固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缺乏基本的技能知识,大部分外出工作农民都是在工地从事最为苦累的体力劳动,或者是在工厂流水线上透支体力地进行生产工作。在进城务工之前,他们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训练,对相关法律知识和自身权益的了解相当缺乏。当地政府对这些外出务工农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明显还不够,接受调查的各个村组也没有通过黑板报和下派宣传人员等宣传手段来帮助农民工。

当然在畲族农村中还有少数人利用其他经济形式来增加自家收入的。他们一般是拥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经商活动,或者在本地或者到外地经商,这种形式最容易赚钱,可惜经商仅占农村经济的2.25%。

除了以上几种经济形式外,畲族农村居民还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创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模式。如割松脂、制造竹制品、制造茶油等。这类其他模式的经济占农村经济组成的22.5%。通过对畲族农村经济结构组成的调查,可以知道现时畲族农村经济还是十分薄弱的。由于畲族农村位于比较落后的山区,交通比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本来工厂的设立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单位。但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本地工厂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少得可怜的。而外来人士的投资诸如茶油基地等在本地设立的企业则基本聘用外地人才来进行管理和生产。对于本地缺乏专门知识的农民,这些企业只会在工忙时才会少量额地聘请本地农民当临时工。

种地带来的微薄收益致使畲族农民通过外出打工来维持和改善生活。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第一步就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调查过程中,很多接受调查的农民纷纷表示可以利用合资的形式建立本地农村企业,也有人认为可以利用本地红色革命和旅游资源来发展本地经济。其中一位在广东工作的村民提的意见更为符合当前畲族农村的实际情况。他认为由于东固畲族自治乡本身处于内陆山区特点,要像沿海地区一样搞大范围的工业带是不可能的。要搞好本地经济必须先了解本地可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如本地茶油、毛竹等经济作物可以更广泛地推广种植。本地旅游资源要加大发掘的力度。路通才能财通,道路等基础交通设施必须加紧建设。而作为地区带头人的乡村干部更要做好带头人作用。要加深对本地经济的了解,到外地已建成的新型农村参观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情况再为本地经济发展开出治理良方。

2、畲族农村的农业状况

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现在,畲族农村中农业种植是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接受调查的60户人中,就有53户依靠种地来作为生存方式。60户354人中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共有335.3亩,平均每人拥有0.95亩的农业用地。这个水平与05年全国人均耕地的1.4亩的面积相比还要低0.35亩。而在**保护农业用地比较突出的宜丰县桥西乡05年的人均耕地就达到2.53亩。有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常常会牺牲农业用地来建设工厂或其他工业设施。但是为什么作为处于山区的东固畲族乡,会出现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国家水平的情况呢?其实,一个地方的人均耕地面积水平的高低除了其他用途的占地外,也与这个地方的真正农耕人口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关系。调查中我们发现每户真正常年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大概有1至2个人口。而农业机械化只有35%的普及率,比全国38.5%的比例还要低。可见农业生产人口短缺和农业机械化的落后做成了农民自身的劳动负担和当地农民的劳动强度的加强,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农业收益的持续低下怎么不会使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呢?要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农民收益和农业机械化的加大普及是关键。

耕地用途利用不够全面,机械化程度不高。四个调查村用于种植农作物的335.3亩土地中,用于种一季的土地156.7亩,中两季的土地168.1亩,荒地废地4.5亩。这几种土地用途占全部土地335.3亩的比例分别是46.73%、50.13%、1.79%和1.34%。显然,土地还是以种植水稻为最主要形式,其他经济作物的普及程度还是十分低下。在四个调查村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0户人中只有21户表示有在农作中使用机械,机械的普及率为35%。机械化水平不高。机械种类也不多不全面,基本上还是收割机和打谷机,主要是靠聘请外面私人的机械来进行农业生产,没有属于自己乡或村的农业机械来帮助农民。

农民对农业技术知识、相关政策了解不足。随着国家出台各项优待农民的政策,现在农业免税率在畲族农村已达到100%,农民纷纷表示欢迎。但是,农业种植投入还是持高不下。农业投入包括农药、机械、选种、聘请帮工等。调查中,我们发现农业投入在1000元以上的农户占44.06%。甚至有个别农户就农药一项就得用上3000元。另外,农民严重缺乏农业知识。所掌握的农技主要还是靠以往经验的累积。他们普遍对新研究的农业知识不太了解。由于政府没有更好地宣传新的农业技术,农民还是靠相互间的传授来接受农业技术和新农业作物品种。接受农业知识的滞后,常常会给本地农户带来极大的损失。今年为例,调查的四个村中就有两个村由于买了劣质种子而导致7月份水稻收成欠佳,损失惨重。有些买错种子、农药的农民表示,即使在种子站买种子时农技人员都没有详细讲解种子特性。基本上是看见其他农民买了也就跟着买,所以很容易就出现了上述的集体农业损失事故。

3、农村教育情况。

农村高学历人员严重偏低,文盲人数比例高。354名在调查范围内的人中,大学生有8人,高中32人,初中85人,小学130人,文盲99人。各接受教育层次的比例分别为2.26%、9.04%、24.01%、36.72%、27.97%。可以说文化程度是十分低的。这对农村的发展起到十分大的制约。

农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观念有较大变化。有部分农民对孩子的教育表示出不大的热情,甚至认为最多只让孩子读完初中就得去打工赚钱,特别是农村的女孩更是因父母受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而失去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但是由于贫穷落后,现在很多农村家长都表示再穷再苦都要供孩子读下去,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即使抵押房产也会让他读书。因为上一辈吃了没文化的苦,他们都希望孩子能过得更好。农民对孩子要多读书、读好书的观念是日益加强的,至少在调查村中表示只供孩子念完初中的父母仅是极个别的例子。在六渡村的一名农民还表示要供两个女儿读到她自己读不下去为止,只要孩子有读书的才能就会尽力让她们安心读好书。有个比较开明的农民表示,由于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所以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跟着父辈受苦。这位农民父亲的观点是读书是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大事,作为父辈就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孩子读书有出色了做父母的不仅能沾光,孩子的人生也可能得到更大的改变。也许是这位父亲的开明,他家三个孩子都完成了高中学业,其中两个女儿还准备参加07年的高考。相信农村教育随着农民对教育观念的改变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农村教学设施落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虽然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实施国家“二期义教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改善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同时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但根据调查组在东固实地考察,了解到由于东固自身教育条件基础差,起点低等原因,导致现在教学设施还处于落后阶段,师资整体水平也不够高。就以东固乡中心的八一希望小学为例,教室和学生宿舍连电风扇都没有,炎炎夏日师生在酷热的教室中只好忍气吞声了。另外体育场地也十分缺乏,就连仅有的篮球场也十分破旧,至于其他体育设施更是少之又少。不过学校还是能够为学生保证有足够的自来水,学生饭堂就在宿舍区中也方便了学生。可能是资金相对缺乏,这间“中心”小学的厕所还比较落后,卫生情况也不如理想。在**其他相对发达的乡镇小学,基本都解决了学生寄宿问题。但这里的学校宿舍最多只可以为八到九十位学生提供住宿条件,而且这里学生宿舍比较破旧,没有风扇,环境也不太好。有学生表示,这里还曾经出现过有蛇虫爬进宿舍的事情。政府支援的教学设备,学校的基础建设也没跟得上。例如为远程教育而设置的电脑机房,里面20多台电脑因为学校电压过低而没法正常运作,一但机子同时运作好容易就自动重启,电脑教学也常常因此而中断。原本要上机操作的教学,也只好变成理论课了。任课老师也表示出万般的无奈。东固畲族乡地处较为偏僻山区的原因,好多具有优秀教学水平的老师都不愿前来教学;本地能从师范学校出来的人才也大都不愿留在这里,所以东固整体教师队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东固畲族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