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开拓创新 谋求发展 努力开创江津“旅游兴市”的步伐
同志们:
在我市刚结束的两代会上,市委、市 政府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一路三化”发展战略,把打造“两地一中心”作为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勾画出江津旅游未来发展蓝图。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江津旅游高度重视,提出了把江津建设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可以说,江津旅游的春天悄然来临。旅游资源是我市的一个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江津旅游产业,也是状大发展江津经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提高江津旅游业在江津经济中的比重,旅游业必须实现适度超前发展。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就是要进一步确立旅游产业定位和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在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旅游兴市”进程,大力推动全市旅游业与时俱进,再上新台阶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相信,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必将对我市旅游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江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津旅游事业的重庆市旅游局以及全市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旅游兴市”战略讲几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增强“旅游兴市”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江津人文荟萃,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的旅游景区数量、面积、品味都位居重庆区市县前列,发展旅游大有可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旅游业不断发展状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有了长足发展。年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由10年前的几万人次、几百万元增长为现在的每年近百万人次、上亿元收入。全市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日接待能力达20000人的接待规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明显改观、旅游产品强势推进、旅游环境日新月异,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对外开放形象日渐提高。一座崭新的山川毓秀、欣欣向荣的旅游城市正在巴渝大地崛起。但是,与国内其它发达旅游城市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发展势头缓慢,资源没得到有效整合,带动性不明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率也不大(仅占2%),资源优势没有真正形成旅游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有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用三年时间,达到武隆、万盛、南川发展模式;用五年时间,在跨区域联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渝川黔金三角”旅游中心;用十年时间,达到峨眉山、张家界、黄山发展模式,继而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宏伟目标。
面对这催人奋进的形势和机遇,我相信不光是旅游业,每个江津人都会感到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都会在这个旅游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舍我其谁,主动出击,轰轰烈烈干一番丰功伟业。提高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对旅游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实现江津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抓好旅游这个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的支柱产业。一届不行下届接着干,拿出“愚公移山”精神,直到把以四面山为龙头的旅游产品打造成国际一流精品、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这一点希望引起同志们的共识。希望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旅游兴市”为已任,真正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机遇,倍加努力工作,举全市之力加快“旅游兴市”发展进程。
二、居安思危,不进则退,扫清“旅游兴市”进程中的一切障碍
总体上看,目前江津旅游业基本步入正轨,但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旅游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旅游市场秩序没有得到充分治理,旅游资源未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江津旅游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形成气候。我们不仅要正视这些存在的实质问题,居安思危,而且要尽快从这些问题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1、对旅游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没有引起各镇(街)、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我们现实观念中,存在几个带有普遍性的模糊认识。
一是旅游在gdp所占比重小,不值得大搞。目前我市旅游经济在gdp中比重小,正是我们长期对旅游业不够重视的结果。我们应看到,旅游是名片经济、环境经济、多元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我市每年要接待100多万游客,这100多万游客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逼我们的各个环节要跟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拉动作用,可以这样说,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所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其自身效益。
二是旅游业规模小、效益差。旅游业包括6大旅游概念下的旅游企业涵盖面极其广阔。从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来说,利润在20—100%之间的大有人在。个体虽小,但遍地开花就不得了,这也就是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效益基础。
三是旅游不外乎就是游山玩水,没有工业、农业等产业那样具体、实在。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少、无污染、见效快、效益长久的朝阳产业。投资旅游业与投资工业、农业相比,其收益是工业、农业收益的几十倍,而且旅游业发展时间越长,其旅游价值越大。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供机会,而且是偏远地区、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旅游业每吸纳1个劳动力,就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提供5个就业岗位。我市边远山区和贫困山区农业发展缓慢,收益不大,但生态资源保护较好,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四面山林海等几个村弃农从旅,收入翻了数十番,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各镇(街)特别是有旅游资源的镇(街)党委政府要将发展旅游业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让旅游业在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就业、再就业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旅游资源在管理上不统一,旅游产品的归属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整合力不强,效益不佳。
我市旅游景点分别归属于旅游、宣传、文化、林业及当地政府,存在管理上条块分割的“诸候”模式,旅游开发项目未纳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也不利于江津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和强大。致使有些很有开发价值的景点(含文物景点)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仅停留在传统的保护上,没有很好地将其开发为旅游产品产生出经济价值。如石门大佛、清源宫等,靠烧香拜佛微薄的收入与有限的资金投入和自身极高的文物价值俨然不成比例。怎样将自然与人
同志们:
在我市刚结束的两代会上,市委、市 政府明确提出了继续实施“一路三化”发展战略,把打造“两地一中心”作为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勾画出江津旅游未来发展蓝图。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江津旅游高度重视,提出了把江津建设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可以说,江津旅游的春天悄然来临。旅游资源是我市的一个优势资源、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江津旅游产业,也是状大发展江津经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提高江津旅游业在江津经济中的比重,旅游业必须实现适度超前发展。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就是要进一步确立旅游产业定位和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在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旅游兴市”进程,大力推动全市旅游业与时俱进,再上新台阶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们相信,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必将对我市旅游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江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津旅游事业的重庆市旅游局以及全市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旅游兴市”战略讲几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增强“旅游兴市”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江津人文荟萃,山清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的旅游景区数量、面积、品味都位居重庆区市县前列,发展旅游大有可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旅游业不断发展状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有了长足发展。年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由10年前的几万人次、几百万元增长为现在的每年近百万人次、上亿元收入。全市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日接待能力达20000人的接待规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明显改观、旅游产品强势推进、旅游环境日新月异,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对外开放形象日渐提高。一座崭新的山川毓秀、欣欣向荣的旅游城市正在巴渝大地崛起。但是,与国内其它发达旅游城市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发展势头缓慢,资源没得到有效整合,带动性不明显、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率也不大(仅占2%),资源优势没有真正形成旅游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有鉴于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用三年时间,达到武隆、万盛、南川发展模式;用五年时间,在跨区域联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渝川黔金三角”旅游中心;用十年时间,达到峨眉山、张家界、黄山发展模式,继而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宏伟目标。
面对这催人奋进的形势和机遇,我相信不光是旅游业,每个江津人都会感到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都会在这个旅游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舍我其谁,主动出击,轰轰烈烈干一番丰功伟业。提高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对旅游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实现江津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抓好旅游这个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的支柱产业。一届不行下届接着干,拿出“愚公移山”精神,直到把以四面山为龙头的旅游产品打造成国际一流精品、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这一点希望引起同志们的共识。希望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旅游兴市”为已任,真正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机遇,倍加努力工作,举全市之力加快“旅游兴市”发展进程。
二、居安思危,不进则退,扫清“旅游兴市”进程中的一切障碍
总体上看,目前江津旅游业基本步入正轨,但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旅游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旅游市场秩序没有得到充分治理,旅游资源未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江津旅游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形成气候。我们不仅要正视这些存在的实质问题,居安思危,而且要尽快从这些问题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1、对旅游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没有引起各镇(街)、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我们现实观念中,存在几个带有普遍性的模糊认识。
一是旅游在gdp所占比重小,不值得大搞。目前我市旅游经济在gdp中比重小,正是我们长期对旅游业不够重视的结果。我们应看到,旅游是名片经济、环境经济、多元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我市每年要接待100多万游客,这100多万游客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逼我们的各个环节要跟上,这本身就是一个拉动作用,可以这样说,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拉动作用所产生的效益远远大于其自身效益。
二是旅游业规模小、效益差。旅游业包括6大旅游概念下的旅游企业涵盖面极其广阔。从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来说,利润在20—100%之间的大有人在。个体虽小,但遍地开花就不得了,这也就是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效益基础。
三是旅游不外乎就是游山玩水,没有工业、农业等产业那样具体、实在。旅游业是一个投资少、无污染、见效快、效益长久的朝阳产业。投资旅游业与投资工业、农业相比,其收益是工业、农业收益的几十倍,而且旅游业发展时间越长,其旅游价值越大。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供机会,而且是偏远地区、贫困地区脱贫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旅游业每吸纳1个劳动力,就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提供5个就业岗位。我市边远山区和贫困山区农业发展缓慢,收益不大,但生态资源保护较好,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四面山林海等几个村弃农从旅,收入翻了数十番,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此,各镇(街)特别是有旅游资源的镇(街)党委政府要将发展旅游业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让旅游业在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就业、再就业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旅游资源在管理上不统一,旅游产品的归属分散,多头管理,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整合力不强,效益不佳。
我市旅游景点分别归属于旅游、宣传、文化、林业及当地政府,存在管理上条块分割的“诸候”模式,旅游开发项目未纳入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也不利于江津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和强大。致使有些很有开发价值的景点(含文物景点)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仅停留在传统的保护上,没有很好地将其开发为旅游产品产生出经济价值。如石门大佛、清源宫等,靠烧香拜佛微薄的收入与有限的资金投入和自身极高的文物价值俨然不成比例。怎样将自然与人
市委书记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上一篇:市长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关于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决定
本文2006-02-22 12:28:00发表“工作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80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