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县2023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栏目:汇报材料发布:2023-11-30浏览:2238下载169次收藏

xx县2023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2023年11月4日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目标,持续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xx县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始终将巩固提升旱作农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举措,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大力实施科技抗旱增收、良种、沃土、高产创建、植保、节水灌溉六大粮食增产工程,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我县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0.1万亩,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00.4%,其中水稻47.36万亩(早稻17.1万亩、中稻12.33万亩、晚稻17.93万亩);旱粮22.74万亩(玉米16.13万亩)。国家粮食监测点方面,15个国家粮食监测点完成早稻种植面积1196.17亩,比上年度增加348.44亩,增幅为41.1%,目前正在抢收晚稻。一是稳面积。任务层层分解和落实。由县级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分解到村,村分解到组、到户,县级成立了11个粮食安全专项治理常年督导组,对粮食生产每星期进行督导。针对散户种植早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由村级牵头推进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早稻生产,扩大双季稻种植。二是保耕地。开展三级“田长”下基层带头示范拓荒种粮活动。根据宜办字〔2023〕22号,每个联系乡镇的县级“田长”要督促乡镇“田长”全面完成宜办字〔2023〕9号、宜农领办〔2023〕6号明确的2023年粮食播种和耕地抛荒治理目标任务,乡镇“田长”要督促村级“田长”广泛动员群众,在规定的时间节点落实该村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和治理耕地抛荒现象。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耕地抛荒卫星遥感影像调查下达我县耕地抛荒图斑1437个、面积6766.22亩,到10月8日,已全部完成,其中完成治理并进行复耕复种的图斑数量758个,面积3626.7亩;不可恢复图斑数量679个,面积3139.52亩,完成率100%。三是补短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2.61万亩建设任务,截至目前,资金拨付率达78%。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xx镇8个乡镇52个村。建设任务2.6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05万亩。项目总投资4764.55万元,资金来源于中央、省级财政资金,以及投融资资金。已完成规划设计、设计批复、监理招投标和工程招投标工作。在10月25日已经开工建设,现各标段都在按计划有序推进,计划在年底完成60%主体工程建设任务,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工。在今年9月29日,我县向上申请了2024年中央新增投资4654万元,用于1.7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亩均投入2600元,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已确定在玉溪镇、岩泉镇、赤石乡等乡镇建设,设计单位采购正在进行。四是促利用。促进受污染耕地综合利用,免费配发了18000亩25350公斤的6个中晚稻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遴选了涉及14个乡镇74个行政村161个作业地块,对35000亩酸性中轻度污染耕地开展石灰撒施作业,对9个乡镇45个行政村62个地块的23000亩种植大户的中轻度污染区晚稻种植地块开展叶面阻控剂无人机喷施作业,政府采购4500亩6750公斤的紫云英绿肥种籽免费配发,综合施策,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始终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不断建立完善新形势下推进有效衔接体制、机制建设,筑牢全面振兴底板。一是抓好推进机制衔接。脱贫攻坚战结束后,县委明确了“五个不变”(政治站位不变、帮扶机制不变、精准方略不变、督查考核不变、用人导向不变)的要求。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开展“新春走乡村、共谋大振兴”活动,在考核考评、集中排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安排、农村厕所革命等重要工作上坚持亲自调度、亲自督导。实行县级领导联村、县直部门包村工作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分别联系5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向脱贫村、重点帮扶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派驻帮扶工作队88支,做到了应派尽派、尽锐出战。继续实行“年考核、月督查”工作机制,把有效衔接纳入年终考核的重要范围。出台《xx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督查方案》,先后开展了防贫监测、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产业帮扶联农带农、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等专项督查督导。10月25日,全省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后,我县迅速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传达,27日召开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第4次会议暨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议,确保了全县上下一盘棋,锚定保持“好”的等次加压奋进。二是抓好防贫监测与帮扶。建立健全行业数据比对分析预警机制,组建乡村“网格员、信息员、核查员”三员监测预警队伍。明确“应纳未纳”责任追究办法,探索创新“1+5”帮扶机制,即由1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提出不少于5条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组织开展集中大排查,今年累计排查148505户536507人,其中脱贫户和监测对象20836户75573人,新增监测对象90户297人,消除风险因子监测对象28户89人,现有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907户2213人。11月,将结合中省考核反馈问题及配合做好2023年有效衔接考核工作,组织开展第二轮防贫监测大排查行动。继续抓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帮扶政策落实,同时建立“财政+保险+农户”的防贫保障机制,对因病、因灾、因意外、因学等导致生活困难且人均年收入低于标准线的农户,按每户限额3万元的标准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偿。三是创新抓好就业帮扶。健全“县镇村组”四级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超市”,开通就业“直通车”,搭建多元化就业载体,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就业帮扶车间和就业帮扶基地等载体建设和帮扶,建成就业帮扶基地6家,建设就业帮扶车间75家,吸纳劳动力就业4758人,其中脱贫户(含监测户)865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690个。目前,全县脱贫户、监测户劳动力就业规模已达3.719万人。四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中央、省、市衔接资金项目管理要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目标,根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村申报—乡镇审核—县审定”的程序,精准精细推进“项目库”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整合衔接资金6.17亿元,实施项目建设1808个。同时,坚持建管并重,指导行业部门、乡村做好项目资产确权移交,强化对确权到村的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运营管理,做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工作衔接。

三、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一是突出乡村优势产业。继续突出发展脐橙为主导,茶叶、油茶为辅的“一特两辅”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地位。近年来,脐橙产业发展面积29.7万亩,茶叶面积6.6万亩,油茶面积10.5万亩,三大产业带动贫困人口5.18万人次,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700元,兼顾畜禽养殖、烤烟、乡村旅游、工业园区产业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6.54万人次。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过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种养加项目、扶贫车间建设项目、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扶持558家农业、特色手工业、服务业等带贫主体。通过建立“四评机制”,从全县企业(产业)中选择出112家优质经济实体,投入财政涉农资金4000余万元扶持40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扩大,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产业1.85万人次,吸纳贫困户就业人数1364人,就业人员人均年增收1.1万元以上,受益人口达4200人。三是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对有意愿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鼓励其自主发展产业,贫困户申请小额信贷发展产业实行“一站式”办理,出台政策引导贫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通过实施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项目引导1155户贫困人口自主发展产业,受益人口4787人;针对弱劳动力户、收入边缘户,统筹安排以生态护林员、保洁员为主的1641个公益性岗位进行对接,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工资6000余万元。开展贫困劳动力扶贫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稳岗就业等行动,广泛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和“脱贫励志故事”,每年开展“志在脱贫十大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愿望,大幅提升贫困户主动脱贫的热情。

2.打造优势特色千亿产业。我县聚焦脐橙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健全全产业链条,推动脐橙产业融合发展。脐橙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9.7万亩,预计总产量2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26亿元,辐射带动就业10万余人,优势特色产业的主导地位明显。一是脐橙标准化基地强势扩增。今年全县新增脐橙基地面积1.2万亩,先后建成无病毒容器繁育苗圃3座,脐橙年育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县2023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