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东乡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对策(东乡文化研讨论文)
用活“高原山城、多彩东乡”地域文化名片,
推进东乡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马晓春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东乡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其文化传统在中国多元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和传承东乡族的文化传统对于弘扬中国多元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和谐发展,着力提高“高原山城、多彩东乡”地域文化名片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推进东乡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关键词:多彩东乡 文旅发展 建议对策
东乡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文字用阿拉伯字母。传统服饰有特色,如男子穿长袍、头巾和布鞋,女子穿绣有精美图案的旗袍和布鞋。东乡族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歌舞、曲艺和民间故事等。这些传统文化反映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为生活增添色彩。东乡族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手抓饭是代表性美食,制作方法和配菜都有独特之处。此外,东乡族的酥饼和油香也是传统美食。总的来说,东乡族有着丰富、独特的文化和语言,其文化传统在中国多元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了解和传承东乡族的文化传统对于弘扬中国多元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和谐发展,着力提高“高原山城、多彩东乡”地域文化名片世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推进东乡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迫在眉睫的课题。近年来,笔者多次深入齐家文化博物馆、齐家坪遗址,详细查阅大量齐家文化史料,对用活“高原山城、多彩东乡”地域文化名片,推进东乡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进行了思考。
一、东乡族语言和文字
东乡族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现试行了《东乡语记音符号》)。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和同语族语言相比较,东乡语有许多特点。有辅音二十八个、单元音七个和较多的复元音。没有长短元音的对立;基本上不存在元音和谐律;构词或构形附加成分一般只有一种语音形式。东乡语中的蒙古语词汇约占60%,构成东乡语词汇的主要成分,与同语族的其他语言比较,在语音和语法上都保留了较多的古代蒙古语规范。现代蒙古语词中,第一音节后开音节的短元音已经丧失,但东乡语中仍然保留着,这是十三、十四世纪蒙古语元音体系的一个特点;在现代蒙古语中,以元音为首的很多词的开头,在东乡语中可以用清擦音"Ф"和"h",这也是十三、十四世纪蒙古语辅音体系的一个特点。
东乡语词汇中还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语、波斯语,过去一般认为是借词,近年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东乡语保留下来的回回色目人固有的词汇。汉语借词在东乡语中约占45%,以常用的数词为例,东乡语固有词只保留十以下的十个基数词,其他数词全都采用了汉语。东乡语吸收汉语借词,采用音译、音译加注和半音译、半意译三种方式。通过东乡语中的汉语借词,由此了解到历史上汉族与东乡族文化交流的一些情况。很多东乡族人,特别是中、青年人都会讲汉语、识汉字、用汉字。过去,也有以阿拉伯字母拼写东乡语的称为"肖经文"。
东乡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置中心词前。其语言内部比较一致,大体可分为锁南坝、汪家集、四甲集三个土语。各土语之间仅有个别语音和词汇方面的差异。东乡语与土族语、保安语和裕固语非常相近,这些操不同语言的人,有时个别词句可以相互听懂。
折叠编辑本段语音
东乡语的元音没有长短的对立。辅音音位比多数亲属语言稍多一些,其中g,q,h,r只出现或者主要出现在固有词里;小舌塞音g,q和舌后塞音g,k相互对立。可见蒙古语里保持的元音和谐律,在东乡语里已经不复存在。此外,跟亲属语言比较,同源词词首元音和音节末辅音(n除外)的脱落,也是显见的特点。
有7个元音:i、?amp;#91;、a、o、u、噜、廞。有28个辅音:b、p、m、f、d、t、n、l、r、dz、堭、s、d尶、慯、嶃、d墭、堮、惼、墭、ɡ、 k、x、γ、g、q、h、j、w。复元音较多,前响二合元音有ai、?amp;#91;i、ao、ou,后响二合元音有ia、i?amp;#91;、ua;三合元音有iao、iou、uai、u?amp;#91;i。元音和谐已基本消失。出现在音节末的辅音只有n,在以n结尾的音节里,主要元音鼻化。13世纪记录蒙古语的文献中出现在词首的辅音h(现代蒙古语已经失落)在东乡语里是h、f、hh或x。
折叠编辑本段词汇
东乡语里保存着不少与同语族语言同源的基本词汇。东乡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原因,东乡语里吸收了大量的汉语借词;以及一些反映宗教生活的阿拉伯词语。长期、大量地吸收汉语词语是东乡语音系统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
有使用频率不大的方面格 -r?amp;#91;和方向格-γun。造格用于人称代词,含鄙视的意义。动词的语法范畴与蒙古语族的其他一些语言相比,较为简单。固有词里派生词占一定的比例,但是许多构词后缀现在已不活跃。有相当数量的汉语借词,还吸收了一些与宗教生活有关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东乡族多兼通汉语,长期以来一直使用汉文。
折叠编辑本段语法
东乡语动词的副动词形式(连接型)、形动词形式(多能型)还保存着跟亲属语言大致对应的多样性。但是,陈述式动词则只有体的范畴:完成体,进行体,未完成体,经常体。领格和宾格合并为领-宾格,附加成分是-ni。但有时领宾格可以省略,如bi chi(ni) sana zho(我想你了)。
折叠编辑本段文字
1、小经文
是一种用阿拉伯字母来给东乡语标音的做法,但目前没有统一规范,完全是因人而异。
2、东乡语记音符号
2001年出版的《东乡语汉语词典》即采用了这一符号,基本上采用了汉语拼音字母,另采用了几个复合字母来表示汉语拼音里没有的音素。目前出版了《东乡语小故事》课本,在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小学进行双语教学试点。
东乡族文学
东乡语是东乡族人民主要的交际用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没有大的方言差别,根据发音和地区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方言:锁南坝土语,汪家集土语和四甲集土语。东乡族语有一部分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词汇。东乡语的产生可追溯至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撒马尔罕等地随军带来的色目人,以这些人为主体,融合了东乡地区一部分汉人、蒙古人等,逐渐形成东乡民族,东乡语也随之产生。与此同时,在东乡地区民间也产生了许多由中亚传过来的拜提、童话、谚语、故事、儿歌,这些口头文学与东乡族的生活相融合,逐渐形成东乡族口头文学与语言的主体。东乡族文学主要为民间口头文学,有民歌、叙事诗、传说、故事等。民歌中的东乡“花儿”是东乡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大多数东乡族人都会编唱。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叙事长诗,反映了东乡族人民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代表性作品有《米拉尕黑》《葡萄娥儿》《略略调》等。《米拉尕黑》有韵文体叙事诗和散文体故事流传,内容有许多变异。《玉哈斯的故事》是流传在东乡族人民中的机智人物故事,嘲讽了富人阔佬的贪婪、愚昧,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机智与聪慧。
二、东乡族传统民俗文化
服饰
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还是颇为明显。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冬季穿羊皮袄,不挂布面。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东乡族的服饰也在发生变化,向大众化发展,年轻人爱穿新式时装,旧时的一些服饰渐渐消失。
女子服饰
古时的妇女爱穿一种有领圈、大襟和宽袖的绣花衣服,袖口上镶一道花边。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裤管。逢喜庆大事,穿绣花裙子。足登后跟高寸许的绣花鞋。当时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后来,妇女的服饰逐渐变化。女的一般戴盖头,长至腰际,头发全被遮住,只露出脸孔。盖头大致分绿、黑、白三种颜色。少女和新婚妇女戴绿绸和绿缎子盖头;少妇和中年女子戴黑盖头;老年妇女戴白盖头,衣着都是藏青色或黑蓝色布衣。青年妇女穿红或绿的,上衣宽大,大襟在后边,外加一件坎肩,长裤一直拖到脚面,裤管不十分宽大,约、7寸许。冬季穿棉袄裤,式样与单衣同。严寒时节也穿皮袄。
东乡族妇女所穿袜子由黑布缝制而成,鞋子也以蓝黑色居多。年轻女子多在鞋头上绣上一些花朵。早些时期,妇女还喜爱高2寸许的木底黑跟鞋。木底高跟,用黑布包缝后绱在鞋帮上,叫木底子鞋。
过去,年青妇女,除了带银耳环、银手镯以外,头饰胸饰很少。出嫁的新娘,不仅有头饰、银制的簪草头花、五枝形的扇花缎做成的簪草,而且佩戴胸饰、银制的牙签子、银牌。银牌都是圆形的,大的像碟子,小的像银圆。穷人家的姑娘出嫁时,没有这些头饰、胸饰,则向富家借用。新娘头一次回娘家,便物归原主。现在,婚礼上新娘则只插几朵绢花,原先的首饰、胸饰已成为陈迹。
女孩子年幼时头发周围剃一圈,中间平分梳着两条小辫,8岁开始留发,梳成一条辫子,结婚后挽发髻,戴一白帽,外罩盖头。现在的青年妇女,多喜戴高6寸至7寸的筒状白帽子,身穿流行的时尚西装,足蹬高跟皮鞋,也颇具魅力。
结婚时,新娘穿“过美”。“过美”是一种前后开叉的长袍和裙子,上穿镶有假袖的斜襟上衣,有的短衣袖口上,层层摞摞的,缀的假袖很多,以显其富有,新娘子一般穿套裤,叫“西古”,有绑腿带子。
男子服饰
男子的服装比妇女逊色许多。上衣中间开口,一排整齐的布挽的纽扣,领高寸许,裤齐脚踝,与汉族男子所穿的小裤褂无甚分别,寒冷季节,则披上一件羊皮袄,一般不褂面子。羊皮袄分长、短两种,长的与大氅差不多,短的与短褂相似,皮袄都是斜襟。穿短皮袄,多系一条粗布制的腰带,这样干活轻便自如。
男子喜欢头戴号帽。号帽是一种平顶软帽,有白的,也有黑的,多用布缝制而成,富人家则用绸或线织做成。平时所穿的袜子是布缝的套袜。鞋是自家作的布鞋、麻鞋,麻鞋是用晒干的胡麻草编织而成的,还有用牛羊皮自制的皮鞋,叫“杭其”,鞋掌鞋帮用一张整皮子缝制,冬天里面填草末,用来暖脚。
过去,男子多喜穿长袍,腰系粗织的羊毛腰带,挂有一把小刀,解放后,才渐渐改穿短装。
“仲白”是东乡族男子喜用的一种礼服。“仲白”样式,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一种对开的大衣,暗扣,低领,一般用黑、灰色布料缝制。“仲白”须经常保持洁净,若是不慎被秽物污染,包括人畜类尿、血和酒,必须立即清洗干净。因为“仲白”是上清真寺礼拜五聚礼的礼服。老年人在遇婚丧或探亲访友时,也喜穿“仲白”。
东乡族中老年人,到清真寺做礼拜,一般头上都戴缠巾,这种缠巾叫“台丝达日”,其长度是九个半寸,一寸是从手指到肘前的长度。“台丝达日”
推进东乡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及对策(东乡文化研讨论文)
本文2023-10-08 09:39:1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3813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